在LOGO语言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南京市六合实验小学 胡风
[内容摘要] 小学LOGO语言是一种易学、易懂、易于掌握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并不是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使学生在掌握了为数极少的LOGO原始命令后,在发现和探索中学习,通过操纵屏幕上的海龟来学习编写程序,在实践中认识和提高编写LOGO语言程序效率。
[关键词] 思维能力
[正文]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课既坚持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建构,也强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信息意识、感悟信息文化、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动建构,注重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在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仅严格要求学生记住所学软件中各种命令以其输入格式。但事实上计算机的发展十分迅速,学生在将来参加工作时,现在所学的一些具体知识肯定会过时,那么,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什么呢?我想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将来成为符合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
小学LOGO语言是一种易学、易懂、易于掌握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并不是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使学生在掌握了为数极少的LOGO原始命令后,在发现和探索中学习,通过操纵屏幕上的海龟来学习编写程序。活动的海龟在屏幕上形象化地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理解有关概念,丰富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而且能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一、在LOGO语言学习中,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掌握LOGO语言中的命令和前面学习的画图、WORD和PPT,相对来说是枯燥的,刚刚开始学习LOGO语言的时候,学生还有一些新鲜感,可是时间一长,教师明显的感觉到课堂的沉默,学生跟不上了,他们不感兴趣了,怎么办?我的做法是:(1)用具体图形来介绍各种基本命令。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还是介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因此,在介绍“前进”、“后退”、“右转”、“左转”等基本命令时,不能直接说FD就是前进命令,而是应展示相应的图形,以图形来介绍各种基本命令,以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中。(2)精心创设导入情境,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在《画楼梯》这课时,向学生们介绍,灰太狼太坏了,这不,灰太狼又得手了,把懒羊羊抓住了,并把她关在一个地下室中,喜羊羊知道消息后要去救她,但是去地下室需要一张地图,你能帮助喜羊羊把这张地图画出来吗?(3)增加激励机制,多鼓励。枯燥的语言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弱一些的话,那么这种现象将非常的明显,如何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呢?我想应多鼓励,在设计练习时,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阶梯性的增加难度,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二、在LOGO语言学习中,重视程序的包装
干瘪的语言最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换成另一种说法,效果可能大大的不同。如:“小小三角形和长方形真神奇,合在一起变铅笔”、“小小三角形和正方形真神奇,合在一起变短铅笔”再由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造各种各样的图形……
在LOGO语言学习中,教师精心包装过的程序,能够丰富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动脑又动手中,体验、感悟,获得思维的发展。
三、在LOGO语言学习中,重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数学。在LOGO语言中涉及了不少的数学知识,如: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圆等基本图形,同时,掌握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成为编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利用这些基本知识转化为编程中的思考方式,成为关键。我的做法是:(1)分析清楚图形的基本特征。如果是简单图形,像正方形,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出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边、角、边与角的关系。如果是复杂图形,像组合图形,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图形,考虑出这个图形是有哪几个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2)找到所需要的LOGO语言命令。用一些基本命令,像“前进”、“后退”等命令,可以画出图形,如果是有规律的图形,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像“重复命令REPEAT”,于是找到图形的规律成为重点,如:在介绍REPEAT时,利用图形正方形,先用基本命令将图形画出,再引导学生观察写出的命令,学生会很快的发现,有重复的命令,并且重复了四次,激发学生产生用简便的方法来写程序,为什么会重复四次呢?因为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也相等。(3)用LOGO语言命令将图形画出。(4)转换思考的角度,重新用LOGO语言命令将图形画出。在基本命令中,“前进”与“后退”、“左转”与“右转”,是两对相反的命令,因此,在写程序的时候,既可以让小海龟前进画图,也可以后退画图,既可以是左转,也可以右转,两两组合仅一道程序就有四种写法,给了学生有发挥的余地。不仅可以温故而知新,而且也煅炼了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
四、在LOGO语言学习中,重视说话式教学
通过语言这种方式可以表达出人的思维。学生通过说话,说解题的思路,教师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我的方法是,如果是简单图形,说出具体的步骤包括:方向、步数和角度。如:画简单图形长方形,学生会说小海龟向前进走40步,再向右转90度,再向前走80步,再向右转90度,再向前走40步,再向右转90度,再向前走80步,再向右转90度,再将语言转成命令即可。如是复杂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先画什么图形,再画什么图形,“你有没有觉得困难的地方?”如:画组合图形,学生能够分清楚几个基本的图形,但是组合在一起后,画每个图形起始点的位置却成为了“拦路虎”,因此,教师在帮学生明确了基本图形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图形起始点的位置。
如果解题的思路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不去培养,那么,每次学生只是去接受教师布置画的图形,而不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将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然而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因此,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将学生的思维外化为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不仅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而且将知识之间的联系过程外显了出来。通过说话式教学,师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LOGO语言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