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使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点滴体会(二)
除此之外,新版教材还增加了LOGO语言的教学,作为选修教材提供给学生及学校。各个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修这部分,也体现了弹性教学的特点。
新版教材从内容上有了很多拓展,选入教材的内容能基本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一定的超前意识。
(二)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以前的教材中发现所有涉及操作的内容,呈现方式整齐划一,几乎所有的课都是一个样式、一个套路:“……应该如何操作呢?①……②……③……”我们先不谈这种培训式的方式在小学教材中使用的合理性,我就觉得让学生看这种千人一面的课本内容,不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会阻碍其形象思维的发展,最终扼杀的是创新能力。而在新版教材中,有指导性的留白,不将直接的操作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将如何尝试的方法告诉学生,“探究园”板块的设置即是渗透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思想。并且,每一课中都设有“实践园”板块,给了学生更多在实践中思考的机会,体现出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创新的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意图。
(三)教材形式和载体的多样性
传统教材基本上是一些纸类印刷品式文字教材,纸类教材通常显得枯燥无味、表达方式呆板,更难以展示出信息技术教育中蕴藏着的丰富的色彩、友好的交互操作、动感的场面,正所谓"纸上谈兵",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而新版教材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配套的教学软件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科书成为运用各种配套资源的核心与指导;把教学分析、教学建议、教学提示、教学案例等放在教师用书中;把操作示范、过程讲解、模拟演示、技能练习以及支持教与学的资源放在CD—ROM光盘中;这样有利于教师、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使我们拉近了人与人,人与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学习可以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可以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畅游。
二、美国信息技术教学的特色
(一)注重课程整合提升技术价值
在美国的课堂中除了开设特定的信息技术课外,很多科目会涉及到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任课教师也会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知识渗透到本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去。在这套标准中,围绕英语语言艺术、外语、科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内容,按照年级层次编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显示各学科教学与该标准之间的关系。活动强调技术在学科教学中作为工具,学生利用各种技术辅助学习,提高能力。例如,本书中提供的“哦,还活着”学习活动案例,小孩子们用字处理软件和超媒体软件制作并共享关于寒带动物的信息。在“作家并不神秘”案例中,学生在网上收集关于作者的信息,然后可以通过电子手段编辑、修订、发表他们自己的故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某个知识或分享了某个经验,而在此过程中,软件技术作为工具不但在具体操作中被不断强化,也更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二)关注教学内容多元资源化
在他们的标准中,根据各年级的学习要求,每单元的顺序不是按照教学顺序排定,而是针对本年级层次的绩效指标排定。这些单元所提供的教学思想可以延伸到很多课程领域,用以支持讲授某个具体的主题或观点。也就是说,他们的教学内容是互相穿插的,而不是我们教材中体现出的直线式编排法。根据书中所提供的案例发现,不管是在哪个年级,其中都有很多都在一个活动中用到了多种不同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字处理、
谈使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点滴体会(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