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苏教版小学信息教材的几点想法
(一)真正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
在整合思想的指导下,教材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信息技术知识,其次是信息素养知识,最后是学科活动。其中信息素养知识是信息技术知识还是学科活动中,都要有所体现,它的内容同其他两项是相融合的。所以,基于整合思想的信息技术教材应包括两部分,一是计算机知识,二是学科活动,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教材目标同学科目标相联系,教材内容同学科内容相联系,学科教师可以选取其中有用的部分开展教学;(2)教材内容的单元章节具有独立性和连贯性:把信息基础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明确每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以及完成后应达到的目标,使每一部分知识自成体系,又具有一定的整体性;(3)教材具有开放性,学校或地方的各学校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尽量采用螺旋式编排法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虽然对教材内容作了一些整合,但编排结构基本沿用旧版本的直线式。通常教材内容的编排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直线式主要指将学习内容模块化(如操作系统、绘图、文字处理、演示文稿、互联网等),同一类学习内容集中一段时间学完,然后再集中时间学习别的内容。而螺旋式主要指将学习内容按照其深浅程度、难易程度、可接受程度区分开来,将程度相近的内容、相关的内容(如学习字处理软件时必然会与一些操作系统的内容相关)放在一起学习。完成后,下次再将同样的内容在更深的层次继续学习。
如果小学教材采取直线式编排,长时间的学习某一类知识技能,一方面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初步掌握计算机技术,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疲劳,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螺旋式的编排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很短时间就掌握计算机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达到实用水平,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为信息技术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信息技术课的各块内容,越学得深,越需要更多的相应知识。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及其教育应用,并把它放到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地位。德国外长金克尔1997年初就强调,知识和教育在未来知识经济中越来越重要,德国必须改革其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美国教育部1994年就发表了一篇有关教育技术的报告,题目就是“用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组织还成立了一个教育改革学术季员会,专门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教育技术一直是美国实施改革计划的最有力的措施。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国际走势,我国应该拓宽我们的教育信息化的国际视野,立足国情,把握跨世纪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方向。
开发新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需要将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以及对之的态度融合在一起,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进程,兼顾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将模拟操作、任务驱动、研究驱动结合起来,形成几个学习循环。通过循序渐近的学习,学生在从简单的模拟操练到复杂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培养高级认知智慧和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巧),从而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和有目的地使用计算机,并能够将信息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与理论学科有着很多区别。而且,信息技术发展异常迅速,比其他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要快得多。曾有一位教师说,如果我离开数学教学十年后再回去教课,还可以胜任。但如果我离开信息教学五年后再回来教学,就要重新学习了。因此就有老师提出:信息技术课的教科书一定要像传统的教科书吗?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的是:书+活动记录本+评价手册+……?确实。信息技术学科相对其它学科有着很多自身的独特性。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去生活。这样一本综合性的“书”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更实用。
【参考文献】
[1]1997年10月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
[2]蔡青.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念
[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问题.中国电化教育,2003.5
谈使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点滴体会(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