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研员公开展示课后的一些心得(二)
③ 过程性评价的应用
教师教学过程是讲解、解惑的过程。通过Moodle平台反馈及时的特点,通过知识点的测试,来了解和巩固学生掌握的程度,让技术手段服务于教学,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也符合苏州教育正在提倡的严格执行三项规定,提高教育质量的理念。
过程性评价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和学情况的自我检测,反思教和学的过程,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肖老师在课堂上的操作体验,测评学生知识点的使用,很容易让完成体验的学生和表现好的学生产生“成就感” ,激发他们上课的热情,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恰如其分的过程性评价对教和学两方面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④ 教师个人风采的展示
记的市教研员李老师当场说过这样一句话“看到了十多年前肖老师教学的风采” 。
男教师的激情上课,个性化的教学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肖老师地方口音比较重,但精神饱满的教学过程也是我今后学习的一个方面。
我想一节优秀的公开课,和上课教师的激情投入是分不开的。现在的高中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小学生的积极发言是完全不一样的。老师的激情上课是能影响学生的情绪的,带动他们的思维,产生很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三:其他一些想法
① 精品课要把握好各环节细节之处
精品课特别要注意在教学各环节细节上的把握。比如说借班教学,老师和同学不熟悉,在课堂气氛的调节上对教师就要求比较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一旦出现“冷场”,就会大刹风景。没有很好的师生互动,任有教师一面滔滔不绝,肯定不是一节精品课。教师在备课时对此要有充分考虑并有应对的方案。
再比如各知识点在切入时机的把握上也非常讲究。现在教师在开始上课主题的引入上是很在意的,而在接下来的各知识点的引入上有时比较牵强、甚至就没有这环节。我就想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现在使用比较普及,各知识点的引入是否可以结合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来进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上课效率。
我曾经听过一节本校教师的“photoshop 图层、蒙版、通道”的公开课,老师通过《国家宝藏》、《加勒比海盗》、《达芬奇密码》等视频片段提出藏宝图隐藏秘密的不同方法,分别引入介绍这三个知识点,学生非常投入,效果也比较理想。
② 对教学环境和设备要充分熟练掌握
信息技术学科对教师掌握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要求比较高。教师制作的课件由于软件版本不同或硬件配置不一样,在借班上课或其他场合教学有时容易出问题。一方面除了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临场发挥能力外,另一方面也提醒教师对新环境要有提前了解和熟悉的教学要求。我08年听过一节苏州中学园区校的“数字化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与合成”青年教师风采展示课,借我学校借我班级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都非常好,可以说是我目前看见的最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公开课之一;可惜的是由于和我校的网络环境不一样,课件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出了问题,耽搁了近10分钟上课时间,成了评价这堂课的唯一遗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老师到机房从开始准备安装软件,到发现问题离正式上课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时间一紧大家有点手忙脚乱,最后用了临时过渡方法处理,影响了课件的亮点,也影响了对这节课的最后评价,印象深刻。
听教研员公开展示课后的一些心得(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