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几点做法(二)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身边丰富多彩的信息,认识信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为理论性知识,相对比较枯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将传统教学方法和先进教学理念相结合,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采用讲演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讨论相关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三)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一气呵成
1、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由《鲁滨逊漂流记》引入,让学生观看鲁滨逊和“星期五”第一次相遇的视频,让学生思考鲁滨逊和星期五是怎么交流的?鲁滨逊的肢体语言想要表达什么?由视频引入新课,第一时间激发兴趣。
2、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
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是信息,并举例说明身边的信息。
3、阅读材料,体会信息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呢?请大家阅读书本P2的“感觉剥夺实验”,思考这个问题。
4、自主探究,发现信息的一般特征
第一,载体依附性。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jpg”和“2008奥运会会徽含义.txt”让学生讨论,通过这些材料能得到哪些信息?从而发现信息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即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第二,价值性和时效性。小故事“朝鲜战争和兰德咨询公司”是很多教师在讲授信息的一般特征时常用的,本人在使用时,注意用“抢答”、“赚大了”等词语吸引学生注意,还及时引用了“一位同学因为抢答不果断而错失良机”,来解释时效性,效果非常好。第三,由学生分组讨论信息的其他特征,并举例说明,教师总结补充。
四、展示作品,激发兴趣
对于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它的任务有别于一般课程。第一节课的成败,不在于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学生掌握了多少内容,而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喜欢上这门课程。
德国著名师范教育专家易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与学生分享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计划,让他们了解在整个高中阶段,他们将会接触到哪些软件,学到哪些知识。同时,将往届学生的制作成果展示给大家,让他们知道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他们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课程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唤醒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一种期待的心情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这便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信息技术第一课,对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至关重要。以上是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写出来向专家们请教,与同仁们探讨。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征途上,我们仍需“上下求索”!
试论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几点做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