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策略(二)
作业评价是教师通过布置作业,并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的作业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上机操作完成的,学生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同样的作业,不同基础好的学生的完成情况也不同。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地设计作业,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①制作简单作品。简单作品的制作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作业一般只限使用几项技能,如制作卷首语、制作目录。教师要检查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版面是否美观,教师可以通过电子教室软件,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对学生的初步作品加以点评。学生通过浏览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激发灵感。
②创作综合性作品。这类作业一般在每单元课程结束时完成,要求学生综合、灵活地运用本单元的知识技能点,创作一个有主题的综合性作品。如制作作文选、制作电子报刊、成绩统计分析表、制作多媒体作品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设计、制作及创作成果呈现多样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学生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全体同学围绕作品的“版面、内容、风格、创新”参与自评和他评,再选择部分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
如制作一个关于端午节的多媒体作品:
[任务描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请你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一份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在大家介绍端午节。
[作品要求]:(1)主题明确、构思巧妙,能很好地表现端午节的特色。
(2)整体效果好,色彩搭配协调美观,图文搭配合理。
(3)准确、合理地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素材来表现端午节这一主题。
(4)灵活恰当使用制作工具和制作技巧,使作品具有吸引力。
2、观察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操作技能、参与程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做一个质的评价。如在搜索工具的教学中,对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工具进行各种搜索成功的次数进行统计,从而判断学生对搜索工具的掌握程度。观察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使用,数据来得真实自然,学生也不会感到紧张,但观察评价的偶然因素较多,可以通过多次观察,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水平。
三、总结性测验评价
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是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及应用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通过量化考核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性测验评价指通过学生对一系列的相应知识的回答,来检查和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评价优点是可以大范围的对学生进行同时测试,能用较低的评价成本完成评价任务,缺点是选题的优劣往往影响着测试效果。如果通过笔试实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测试,选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1、生活化原则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步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可见,信息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从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要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之能真正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例1: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其它的单位还有KB、MB、GB等。假设小明家的数码相机的存储容量为4GB,每一张数码照片占用1.6MB的空间,请问它最多能存储多少张的数码照片?
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策略(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