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本课题组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 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方案,撰写教案。
(3)、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学期结束上交本课题组。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3、教学计划:
每周一课时,总计两学期,计36课时,把校本教材学完。(
时间段为: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每周一课时,总计两学期,计36课时,把校本教材学完。时间段为:2009年9月至2009年6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概述 1课时
§1.2、计算机硬件系统 1课时
第二章 Windows2000操作统
§2.1、鼠标操作 0.5课时
§2.2、文件、文件夹与路径 0.5课时
§2.3、文件名与文件扩展名 0.5课时
§2.4 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 0.5课时
§2.5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1课时
第三章Microsoft Office软件
§3.1、Microsoft Word 3课时
§3.2、Microsoft Excel 3课时
§3.3、Microsoft Access 3课时
§3.4 Microsoft FontrPage 3课时
第四章、算法与程序设计 VB6.0基础知识
§4.1算法 1课时
§4.2程序设计基础 2课时
§4.3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3课时
§4.4程序的基本结构 3课时
§4.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 3课时
§4.6算法与问题解决 3课时
§4.7程序设计的应用 3课时
附录
附录一: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1课时
我们课题组研究总结出《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最佳评价方法》,其内容简要如下: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范围。
严格地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体系应该包括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的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三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对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课程的评价。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应对学生这三方面进行评价。
(1)、对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概念及历史等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的定义及相关知识、网络等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是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常用软件的安装和操作,通过因特网搜索信息,在网上自学最新的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等等。
(2).对学生学习的动态全过程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评价。
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包括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包括上课前、上课时、下课时的表现和学习态度。
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标是使用信息技术去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资源、创新信息和发布交流信息等等。学生要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比如查询天气,网上购物,远程学习等等。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