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省学业水平测试探索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对策略(二)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知识水平,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主动发现。这样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加强学生记忆、更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在操作教学中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是一个智能机器,它能帮助人们做事,但关键是你得让它明白,针对谁?做什么?即有两个基本因素:对象与命令动作。对象通过键盘和鼠标来确定,命令动作基本上存在于菜单栏、工具栏和快捷菜单上。而所有这些信息的获得都是通过输入设备来实现,所以这些设备的操作人员一定要保持思维清晰,不能乱。
例如:在D盘上“娱乐”文件夹里建立“音乐”文件夹,首先明白对象的路径是D盘的“娱乐”文件夹,而要找到它,则要找到D盘,D盘在“我的电脑”里,而它则在桌面上,一开机就有。对象一一确定,命令动作是打开,它们都是通过双击或右击对象选择“打开”命令来执行的,按照这个思路,打开“娱乐”文件夹后,即确定了我们所要操作的对象,而下一步操作是“建立文件夹”即“新建”命令在菜单栏、工具栏和快捷菜单上都有;文件夹建好之后,就重新命名为“音乐”,下一个操作让学生来回答对象是谁?操作命令到哪里去找?你认为哪个命令是正确的?学生很快就来回答出来,在这里教师还要强调一点在使用到右击时,为什么指向对象右击和指向空白处右击出现的快捷菜单不一样?
又例如在WORD教学中,刚讲完插入页码,学生知道在菜单栏的插入菜单里操作,那么如何插入页眉与页脚呢?让学生自己寻找。再强调一下,如果在以后的操作中,有一些老师没有讲过的,你应该怎么办?
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在每节课上都应要有所体现,要惯穿于我们整个的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对学生进行慢慢的浸染,一点一滴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形为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为学生提供软、硬件条件,整合教育资源,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此课程理念在“09年试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关注当前的学习与学生自身的需求相结合,突出现今社会实际应用比较广泛的,对于今后自己走上工作岗位,有实际用途的软件和操作方法,而且考的更深、更细、更全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资源管理器”、“WORD”、“EXCLE”、“FRONTPAGE”、“IP” 、“ACCESS”出现的题型和分值可以看出来,而“POWERPOINT”、“OUTLOOK EXPRESS”、“IIS虚拟目录”、“代码操作题”、“PHOTOSHOP”、“COOLEDIT”、“FTP”考的较少,是为了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这一理念出发。考的少并不是它们不重要,而是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先留下一个知识节点,如果他对此感兴趣,以后进入高校或步入社会再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时,就可以通过这个节点再发芽,并茁状成长。而现在并不要求深层次学习,因此我认为考到的题量不会太多,但它们肯定是会出现的。
所以,在平时我们更加注重“资源管理器”、“WORD”、“EXCLE”、“FRONTPAGE”、“IP” 、“ACCESS”全面和系统的教学,力求不留教学死角。而“IIS虚拟目录”、“代码操作题”、“PHOTOSHOP”、“COOLEDIT”、“FLASH”、“PREMIERE”我们关注的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一些常用操作的掌握,尤其注重兴趣的培养和知识节点的建构。因为,他们没必要也不可能要求非常专业化的深度与广度,而是需要综合反映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内容,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关键的问题是要强调利用各种条件创设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营造和谐的信息氛围,为改善学习创造条件;要注重基本的技术思想与方法,使得自己能够初步具备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打造平台。
参考: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针对省学业水平测试探索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对策略(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