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二)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所以在课堂上要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安排学习的内容和目的,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即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又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六、注重体育课的实用价值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理论和方法一直是沿袭着传统的竞技运动理论和方法,这是不可更改的教学原则。可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学习了这些竞技技术在他们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究竟能有多少是可以使用的?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又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就应该将那些不切实际的、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学生走向社会后一辈子也不会使用的竞技运动淡出我们的体育课,将学生十分喜爱的、对他们今后生活和终身锻炼有作用的运动项目请进我们的课堂。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把体育运动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管是什么运动项目,对人体的健康都有一定的益处,并不是只有全面学习运动技能才能促进人的健康。通常运动项目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像数学非要从低到高学起,圆此只要选择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如跑步、武术、篮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等等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体育项目教授给学生,同样可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这样做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七、注重培养良好的健康心理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处处都要以我为中心,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意识很差。所以,我们应该使全体师生及家长明白:“健康”,不仅仅是不虚弱或者是没有疾病,或者体能较强,而应该是心理、生理状况的正常,以及与社会相适应的良好状态的总称。教师要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转变陈旧的健康与体育的观念,真正发挥体育课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八、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基本上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这实际上对学生来说很不公平。学生无论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学生不用怎么努力,体能和运动技能成绩就能达到优秀,而有些学生“天分”较差,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成绩依然达不到老师要求的标准。这样即严重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削弱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远离体育活动。因此,体育课上教师应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方面来进行科学性、适应性的教学评价,同时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尽可能做到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更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情况,评定更趋于合理性。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学生主体观、科学的教学观、新的教育目的观、过程教学观和终身学习观:要求我们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斛延年素质与素质教育教育改革1995(6);
[2]李兴艳等体育科技1993(1)
[3)卢英林体育教学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河南大学学报1999
[4]顾渊彦当前教育改革形势及体育课程改革动态2002
浅谈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