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健身操教学效果(二)
2.2.1 教师方面。学生因教师原因产生不良心理障碍的因素有:教师从心理上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教师示范站位不合理,讲解不能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口令缺乏号召力;教师对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不了解,不能因材施教;教材内容、教学步骤安排不合理,或要求过高;以及在教学中,教师纠正错误的方法不当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不良心理障碍。
学生方面。从调查中发现,学生中产生不良心理障碍的原因有:此前从未接触过这类项目由陌生而产生恐惧;学生身体素质、技术基础较差,对动作的理解不能达到要求;健身操项目的特点、动作性质、动作难度使学生产生胆怯心理;少数学生自尊心较强、爱面子、怕做不好被人笑话,因此导致做动作时束手束脚缺乏自信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还有少数学生非常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可能学好健身操,因此上健身操课成了她们的心理负担。
教学环境、场地和设备。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健身操课不能全部在室内体育馆上,在体育馆上课有两个以上的班级,且男女生混上,相互的干扰较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还有在田径场上健身操课,由于场地太开阔上课的班级又多,并且是开放性的,时而有路人住足观看影响学生的练习情绪;缺乏必要的设施,没有在合适的位置安装电源,没有合适的音响设备,以致于不能很好地运用音乐进行练习,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健身操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方法
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诸方面的因素,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健身操的不良心理障碍。如不及时消除这些不良心理障碍会直接影响健身操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消除不良心理障碍是我一直寻求解决的问题。我在99、00、01级女生的教学方法中,进行了实践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具体方法有:
3.1 给学生以必要的鼓励
由于我们的学生极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她们的思想意识中,体育课是在田径场完成的如跑、跳这些田径运动,除此之外都不属于体育课的范畴。因此初上健身操课时,学生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么难的“东西”我们从来没有学过,学不会的,表现出对自己缺乏信心。我不急于教动作,而是先告诉她们只要想学,我会从头教起,并且相信你们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能掌握得相当不错,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在课堂上只要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并且把我的愿望告诉学生,让她们明白老师对她们是有信心的,当她们学会一些动作后,就会有一种原来优美的动作我也能做,而且能做得很好的成就感。从而学生们会产生一种急切想学新的、更优美的动作的欲望。有了这样的欲望,教师的教就变得轻松了。主动学是我追求的教学状态。有了这样的教学状态,难一点、累一点、苦一点的练习学生都会乐意去学、去练,这时逐渐加大难度、加快动作节奏,产生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这样她们练得主动,就很少考虑外界环境的影响。
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美的演练舞台
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以后,让学生明白展示美、创造美是人与生俱来的。据调查90%了上的女生对美的追求是喜欢有所表现,或是希望得到承认的。因此,在课堂上举手抬足之间让学生去领略美的存在,并且使学生了解我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在创造美。优美的姿态是美、优美的健身操是美、自信向上的精神状态更是发自内心的美。我们做健身操不仅为自己健身创造条件,而且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美化,身体的健康与心灵美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是无与伦比,这对学生将来的生活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让一人掉队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发现几个特别不喜欢这项运动的学生,这些学生有各种各样不喜欢这项运动的理由。对这样的学生,千万不能伤害她们的自尊心,而是尽可能接近她们,与她们交朋友,并让她们了解使她们对这项运动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然后做细仔的工作,耐心地帮助她们消除各种心理障碍,热情地鼓励她们,使她们走出心理的误区,大胆地去追求美,更好地展示美。如有几个学生对健身操课特别反感,我没有放弃她们,而是让她们试着去感受健身操动作的美,和肢体运动所产生的变化,以及给人带来的从未有过的身心体验。这样她们就从试着接受,到逐渐喜欢。
给学生更多成功的机会
从调查的情况看,学生非常渴望成功,苦于缺少机会。根据这一情况我把以往只有一次的考试改为“让学生满意的考试”。这样只要她们努力,有成功的愿望,就给予多次考试的机会,直到她们感到满意为止。这样做既减轻了她们的心理负担,又让她们保持自觉练习的热情,而且也为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由于课时有限,这些练习和考试都只能在课外进行。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研究和掌握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她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能使健身操教学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据我对99、00、01级学生的追踪调查,她们经过两到三学期的健身操教学,消除了练习健身操过程中的不良心理障碍,掌握了一定的健身操锻炼方法,并不同程度地养成了自觉锻炼的习惯。但从调查的情况看,学生希望了解更多的健身操理论知识,而在我们的教学中缺乏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力为、褚跃德等:运动心理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2、高凤山等:课堂 讲授 示范----体育教学A B C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3、陈仲庚 :人格心理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健身操教学效果(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