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就是教师提供线索,引导学生以集体协作的形式对原有的动作或思想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运用自己所创新的方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例如,组织者出题目、提要求,各小组做“蜻蜓点水款款飞”动作,或提问“双人配合,两腿不着地,两只手在地上可做什么动作?”各组学生往往按要求讨论起来,还不断的进行实践,找出自己创新动作所存在的缺点,并不断地进行改进,最后在规定时间内都做出了相应的动作,最后教师讲评。这种方法学生始终以“发现者”的身份出现,他们通过自身体验和大脑综合分析,对学习保持着内在的兴趣和“发现”的自信。并在学习中被一种“发现”动作所鼓励,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通过“发现教学”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我校甚至全国的体育教学模式,始终是保持在一种教师先写好有固定格式的教案,然后就按照教案上的规定步骤,机械式的进行教学,根本没有给学生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所采用的《全国大学生体育教学大纲》其内容也是规定死的,机械的按照其所安排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也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体育项目的设置也没有考虑到学生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如铅球项目,所要求的是传授学生侧身滑步或背向滑步动作,确实在当今世界体育上背向滑步为最好的推铅球动作,但是对于身材矮小,力气偏小的学生是否还能适合呢?我看不见得。而我们体育教师可否采用下面的方法呢?先讲解推铅球动作技术原理以及当今的发展趋势,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推铅球动作技术,不一定要动作多少好看,只要将铅球推到自己能推到的最远地方,你能说那不是一个好动作吗?
2.3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是教师把教材分解成若干个“小框”,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如难易程度)排列起来,针对每个“小框”提出问题(动作规格要求或定量标准),要求学生作出解答或选择,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作客观评价,并进行“改正”和练习。其好处为逐步引导学生向正确动作技术结构方向发展,避免了学生在创新摸索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和所出现的偏差。如鱼跃前滚翻的程序教学,先将其学习分为四个“小框”,前滚翻 远程前滚翻 越障碍前滚翻 鱼跃前滚翻,学生经过第一框学习达到该框练习的技术规格要求后,即可进入第二框学习新内容,到最后又能产生出各式的鱼跃前滚翻,但都符合动作的技术原理及适合每个人的自身特点。有些是向前的速度较快,双手前伸较远;有些向前的速度较慢,其所产生的动作就会是向高度发展,但是到最后都能顺利的完成鱼跃前滚翻的动作。程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学习者个人为中心,根据自己的条件,选用适宜的速度、合理的动作向自己的目标奋斗,而且它们之间存在技能的积极迁移关系,学习通过思考可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技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利于发展学生横向思维,积极探索及不断追求的个性,充分给予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2.4采用鼓励法
体育教学中,可把评定标准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管学生身体条件(身体形态、体质、机能等)如何,评定的标准(技评、达标)都一样;另一种是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来定标准。我们把前一种称为“社会参照标准”,也即我院以及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所采用的评定标准;后一种称为“个人参照标准”,也即我们所要积极采用的评定标准。在教学中可多采用后一种来评定学生学习情况。如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同时跳过1.30米的高度,教师对其中一人说:“你今天跳过高度很好,如果你能再想想如何将起跳与助跑结合得更紧密,两周以后还可提高2公分”。而对另一个说:“两周以前你已跳过1.30米,但你动作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技术水平,现在应在原有的动作基础上怎样发挥你身高的优势争取跳过1.35米的高度。”这样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估计,不断鼓励和鞭策,使其努力达到新的标准,就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发展他们自信、自强、积极进取、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的动作积极探索产生出适合他们的动作的个性。
2.5游戏和比赛法
不同的游戏、比赛可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游戏、比赛有严格的规则要求,任何一方要想胜利,参与者必须开动脑筋,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对迅速变化的环境作出快捷的判断,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克服困难,突破障碍。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法使学生积极的动脑去创造取胜的突破点。所以游戏和比赛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机灵、坚韧不拔、自制等个性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2.6自选练习法
每周用一节课安排20分钟左右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条件下,自己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跳高同时可采用好几个场地、沙坑、棕垫式海绵垫等;不同的地方横竿高度可同时安排几个练习内容。如垫上运动、双杠、跳高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并在同一个项目或不同项目中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运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使创造性的培养在学生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3.总结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要要强化教育的主体性和民主性,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能动性;建立平等、民主和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会学习、会生存、有个性、思维活跃的能力,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通过上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实例针对现行高等体育教育提出的不同观点,说明现阶段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应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理论课教学应把讲授、自学、讨论、作业、学生上讲台等多种形式和方法结合起来;而技术课除了教技术动作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另外,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大胆发现问题并能通过求疑、实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创新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超英.试论体育高等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 丁佩.培养学生能力的几种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0.6
[澳]辛迪.开普兰.创造力配方[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