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已趋完善;这一阶段表现出青春期的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敏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的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分泌活动发生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
2.2心理方面
大学生朝气蓬勃、勇往直前,出现大量类似成人的新需要,并渴望得到满足;情绪化强烈。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而好争辩;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同时滥用精力与蛮干,有时在客观条件未具备时,急于谋求需要的满足;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并易陶醉于低级情绪中。
3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因素
动机因素是人们为什么能够思维与行动的原因,是决定思想和行动的因素;对行为的发动、维持、制止以及选择做出解释。其体现在人对行为的主观的思想的倾向和主观意识上。
3.1大学生主观思想倾向
大学生作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群体,有强烈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来宣泄自我的情绪和缓解自身压力。他们精力旺盛,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倾向。
表1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观思想行为倾向调查统计表
想参与 可以参与 无所谓 不想参与
男生 277 125 46 4
女生 201 117 51 7
占被调查人数% 57.7 29.3 11.7 1.3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都有很高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57.7%的学生有较强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思想倾向;29.3 %的学生有参与的主观意愿;只有不到 1.3%学生不愿意参与。可以肯定地说,处在大学期间的学生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倾向性。这与他们现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吻合。此时的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良好的恢复机能。能够高频率地进行体育锻炼。
3.2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因素
同时,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也有其必然的动机因素。从内在动机上说大部分同学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技能的代谢水平,去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环境;为将来能够在社会立足而进行身体的储备。这种内在的动机是长期的、持续的、在主观意识中难于动摇。从外在动机上说,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从而在各种体育竞赛中有所斩获,促动进一步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或是为了得到同学及同伴的认可、赞赏,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外在动机虽然在时间上和维持程度上比不上内在动机,但其具有较强的刺激效能;在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很大的促动。
3.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实施状况
通过调查能够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行为中去的学生并没有其主观思想行为倾向中表现出来的那么一致。
表2 大学生平均每周体育锻炼调查统计表
不锻炼 1 2 3 4 4次以上
男生 42 212 103 63 27 5
女生 56 186 95 31 5 3
占被调查人数% 11.8 48.1 23.8 11.4 3.9 1
从表2 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并不象其主观倾向性表现的那么强烈,只有不到5%的学生每星期进行四次或四次以上的体育锻炼;而近有50%的学生每周只参与一次或少于一次的体育锻炼。这明显与他们的主观思想倾向相违背,主观思想在行动中得的不到实施。他们主观上的愿望只代表一种思想倾向,而能否实施于具体的实践行动之中,客观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取向的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