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适当渗透自救互救技能(二)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救互救的技能呢?
1.有效结合保健和防灾自救知识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急救的知识和技能
体育课堂应把体育保健知识和防灾自救结合起来,并渗透于课堂训练中。挫伤的应急处理和包扎;救护溺水者的方法;人工呼吸的技能学习;伤者的搬运;被动物咬伤的急救处理;自救知识等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动作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救护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救和防护,也大大的提高了在一些灾害事故中的生存能力和救护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
2.强调技能学习中的自我保护和帮助,提高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强调自我保护意识。如:技巧练习中的倒立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在支撑不住时,采用前滚翻安全下,这可以养成学生学会用“前滚翻”自救;设计掷沙包之类的投掷、躲闪游戏,养成学生在危险情况下的快速反应和躲闪意识等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另外,在练习前滚翻技巧时,教师正确指导保护帮助的方法,强调在练习过程中的保护帮助。让同学们之间相互练习帮助与保护,并在保护与帮助中培养保护、帮助的的习惯和能力。再如:篮球活动中经常有同学挫伤手指,这时就要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运动损伤:先询问受伤部位,检查受伤情况,观察是否骨折错位,考虑是否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对于受伤部位不要用手揉,也不要过多活动,可进行冷敷或用凉水长时间冲洗等等。养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良好习惯。
3.加强应急避险能力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应急逃生能力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过于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却对应急逃生教育缺乏必要的重视。碰到突发的危险事件时,人们往往安全意识淡漠,很少考虑事故防范应急措施,甚至连察看消防通道和逃生路线也常被忽视,又没有必要的生存知识和逃生技巧,遇到紧急情况惊慌失措。因此,我们应加强应急避险能力的学习和训练。
在体育教学中应安排应急逃生方法和技巧如:火灾注意观察火势,寻找安全出口,注意下蹲尽量用东西捂住鼻子,防止过多吸入有害烟尘;水灾要找最高处转移;躲避暴风雨不要靠近金属和树等导电物体;集会时遇到人多时要找最外边活动;遇到歹徒要观察其目的、想法,往人多或开阔的地方逃跑或呼救;溺水呼救时,尽量把身体展开,扩大受力面积使身体浮出水面等等。
4.开展必备防身运动技能学习,提高学生生存能力 遇到突发事件时,有一技之长的生存机会肯定比普通人要高,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些防身运动技能学习是很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一到暑假,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溺水身亡的痛心消息,如果他们会游泳或掌握了一些水中自救的一些技能的话,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因此,水中自救技能纳入到体育实践教学中很有必要。另外,我们可以教一些防身术、躲闪技巧等以备学生在遇到一些抢劫、诈骗等公共危害实践中逃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相关的生存必备技能技术或防身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我觉得在体育教学中适当渗透自救互救技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有一定的必要性。作为体育教师的我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相关理论、技能的学习,打破常规,转换思路,开拓创新,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适合该校学生特点的自救互救技能,使学生得益于体育教育,受益终身。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适当渗透自救互救技能(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