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中长跑入手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许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身体营养和智力投资,却忽视了孩子基本身体素质的锻炼,造成好多孩子“头脑发达,四肢单薄,耐力特差”的现象。最让人忧虑的,还不是一些孩子没有强健的体魄,而是缺乏志气、毅力,缺乏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欲望。因此,怎样因地制宜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尤其是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练已经成为体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 中长跑能力 全面提高 寓教于乐 提高效率
【前言】2010年我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已完成,今年的成绩与去年的全区倒数第三相比进步幅度很大,其原因有区教育局要来检查,大家对测试工作相对比以前重视,主要原因还是我校重视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训练,重点通过加强对学生中长跑项目的练习带动了学生体质的全面提高。
中长跑是田径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主要项目。近年来由于学校重视蛟川书院的升学人数,学生活动时间相对减少,课外,学生又没有太多活动的条件,体质下降比较明显,尤其是标志健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的小学生心肺功能指标连续呈下降趋势。通过中长跑练习可调节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作用,使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是进一步学习和参与其他运动的保障;还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品质;又是衡量学生体质状况的生理指标。因此,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中长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中长跑教学过程往往枯燥、乏味,使人容易产生疲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中长跑成绩,近年来,学校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重点加强,使学生的争先欲望得到加强,中长跑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1、明确意义,克服恐惧,激发兴趣
1.1.明确学习意义,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中长跑的重要性和作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为知、情、意、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中长跑对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从不想练到积极主动参与。
1.2其次要解决学生对中长跑的害怕恐惧心理。尤其是练习过程中的“极点”问题。出现“极点”时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不想再跑下去。针对这种情况,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讲解中,告诉学生“极点”的基本情况和出现时的反应,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正常生理反应。通过一定强度的训练,这种感觉会逐步消失。训练中,我在每个班级选取5名意志力和运动成绩相对较弱的同学,400米成绩在2分—2分20秒左右,然后通过练习,记录他们一个月前后出现“极点”的时间,一般会推迟15秒左右,也就是出现距离由250米推迟到300米左右,让他们感受锻炼的效果,提高自信心,有效地消除消极躲避等心理障碍,促进锻炼积极性。抓住了这部分学生,使学校的中长跑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2、寓教于乐,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1中长跑是长时间大强度不断重复的跑步动作,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讲,有难度,而且趣味性不强。这样一种单调、枯燥的运动,教师不改进教学方法,不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很难吸引学生。强迫练习只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时间一长,学生原有的一点练习兴趣降低,甚至不愿练习。
2.2期初制定学期中长跑教学单元计划,分成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即:发展耐力、提高速度与提高成绩。每节课中,尽量使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做到多样、新鲜,不断变换跑的形式。例如六年级第一学期刚开始的耐久跑练习:我从采用600米的匀速跑开始,两个星期后用200米重复跑2-3组,主要发展学生的耐力;一段时间后调整为2—3组的60或100米加速跑,主要发展学生的速度;到临近测试的时候采用接力跑的形式有100---400米距离不等的各种形式的个人和小组的接力,主要培养学生的争先欲望与拼搏意志。再加上计时跑、间歇跑等手段,防止每节课的内容千篇一律。通过变换跑的形式,随时改变和调整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培养学生兴趣。还在课上利用不同形式的比赛或游戏形成融洽、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兴奋性,减少练习过程中的枯草感。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中长跑入手(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