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对调节学生考前心理状态的影响(二)
大量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 对于减少全身的能量消耗,提高活动效率,保持旺盛的精力,促进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培养体力和良好的习惯,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体育活动不仅能为你带来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能使你保持心理上的顺畅愉悦。但由于高考即将来临,高三学生的学习十分紧张,一般学生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复习功课,多做习题上,再加之校方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远胜于体育活动,把一些原本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也用作补习文化课,因此,高三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
二、研究分析
2.1 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普遍减少
有一项调查显示,占总数45.7%的学生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0分钟以下,而有关研究表明合理的运动时间应该为一小时左右,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27.6%。此外,由于高三年级体育课的减少,高三学生每周参加运动的次数也少得可怜,竟然有42.4%的学生平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不足1次,只有28.7%的学生每周会自觉进行2次以上的体育活动。不过对于学习压力沉重,分秒必争的高三学生来说,这项调查的数据并不令人意外。
不同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认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男女生之间又有共性和个性之分。由于高中学生来自全区各乡镇(村),所受家庭情况、环境条件、城乡差别等方面的影响,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认识是不相同的,一般情况下男生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列为首位,而女生则把应付考试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老师教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动机决定个体行为,由于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目的性的错误把握,从根本上导致了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足,而且学校对高三学生体育考试的要求相对比较放松,这就更促使参加体育活动人数比高一、高二时有明显减少。
考试焦虑是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取得好分数而产生的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有一部分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学习用功,基础也扎实,成绩属上游;而进入高三后,因为几次高考大型模拟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动摇了他们的迎考信心。再加上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时不时还会换来同学们的侧目,这就给学生敏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降低了考前复习质量,导致学生的智力障碍,反映迟钝,思维懈怠。还有一部分学生,之前学习一直很勤奋,成绩也不错,但进入高三后,仅仅因为不适应注重能力、弱化记忆性质的新模式题型,以至于模拟考试成绩不佳,使得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高考产生了恐惧,害怕失败,心理上的压力也就急剧增大。
2.2学生焦虑行为
学生考试前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他们日常行为、自身感受中得到充分体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考试前会有心理烦乱或觉得惊恐的情况,这说明考前紧张是普遍存在的,但程度却因人而异。有些学生考试前出现胃痛、消化不良或食欲减退,甚至有学生会出现十分严重的考前食欲减退的情况,从而大大影响了身体健康以及考试状态。女生考前心理状态的情况较男生的更加令人担忧,女生普遍不爱运动的特点也使得他们的紧张与焦虑更不易得到释放。
考前出现轻微的焦虑属正常情况,轻微焦虑反而能促进考时状态的发挥。但如果出现重度焦虑,就必须引起注意了,因为当出现重度焦虑时,影响的就不仅仅是考试状态了,还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曾经一次高考考场上,一位考生问监考人员,为什么我的试卷是空白的,事实上他的试卷很正常,字也在。这就是重度焦虑而出现的情况。
高考冲刺阶段,有些考生会出现紧张得无从下手、复习不进去、或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等现象,有些还会出现拉肚子、发烧感冒、发皮疹等躯体反应,这些都是考试焦虑过甚的表现。
2.3参加体育活动与考前心理状况关系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体育活动对调节学生考前心理状态的影响(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