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背后的失败——《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城山小学 高小朵 邮编:221322 【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下册中的第五课《制作课程表》,是关于表格制作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在Word程序中建立表格的方法以及通过合并单元格、插入表头斜线、调整行宽列高等操作来编辑表格的方法。是在学生熟悉Word的菜单操作和一些常用工具的操作后安排的学习内容。表格是文字处理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而课程表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表格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生自然也就在学习中充满了亲手设计与制作的欲望,由于课程表是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和使用的事物,学生对它的结构非常熟悉,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设计理念】 《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来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制作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课程表,以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想动手的心理特点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尝试探究”以及“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他们大都是在11岁左右,这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这个班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熟悉Word的菜单操作和一些常用工具的操作,但是对他们来说,文字输入能力参差不齐,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关注这部分的学生,多对他们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在Word中创建表格,学会设定所建表格的格式,学会在表格中插入内容,能独立制作课程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创新目标:小组合作设计美观新颖的课程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简单课程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表格的编辑和修饰。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2、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借助小组合作讨论,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3、演示法。演示法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力。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给四(2)班的同学布置了一个作业“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有哪些建筑,分别有多少个?”今天早晨,张华和李晓两位同学把他们的作业交给了我,我把他们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一下,大家认真看,比较一下,看看哪位同学的作业比较好?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张华是用一段话来详细的介绍学校的各种设施以及数量。(PPT展示这段话) 李晓则是直接交了一张表格。(PPT展示表格) 2、大家来评一评,他们两个谁表达的更清楚,更容易看懂? (学生各抒己见来评议) 3、师:表格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今天,我们就在电脑上利用Word来制作课程表,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展示两种表现形式,使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到表格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解 学习新知 认识表格的组成部分。 师:表格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你在学习、生活中都见到过哪些表格呢? 生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表格:有成绩统计表、轮值表、课程表、座次表、运动会出场秩序表等。 师生共同讨论表格的共性: (1)、由线构成,横线是行线,竖线是列线。 (2)、由单元格组成,横向的单元格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 (这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借助生活中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表格来全面了解表格的组成,由生活中所见到的事物转到新知的学习,对于理解单元格是有很大帮助的。) 插入表格。 师:生活中有那么多的表格,可与我们学习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表格呢? 生:课程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一张课程表。 (1)、师示范操作过程: 单击“表格”菜单——指向“插入”——单击“表格”命令——设置行、列数——确定 (2)、出示任务:在Word中插入一个8行7列的表格。 学生结合书本,自己探索怎样在Word中插入这样一个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 (3)、学习另一种制表格的方法。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制作方法吗? 学生讨论并操作。 请个别生演示, (4)、小结:同学们真棒,找到两种插入表格的方法,我们可以从表格菜单中选择表格命令,在对话框中输入具体的列数与行数就可以了,还可以利用工具拦中“插入表格”按纽,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出N行M列的表格。 (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舌功能的自主探究,学生可以掌握两种插入表格的方法,本环节的设计,不仅发挥了学生探究的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并单元格。 出示任务:把你插入的表格与老师做作的表格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PPT展示样表,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不同)] 教师明确几处要求合并单元格的地方。学生对照课本29页,四人一小组讨论并尝试合并单元格。教师巡视指导。 做的好的学生演示合并单元格的操作。 师小结:合并单元格操作要注意先选中想要合并的单元格,再单击“合并单元格”按钮。 (让学生通过把自己所插入的表格与老师制作的样表相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教材,通过与别的同学讨论、合作来解决问题。) 添加表头斜线。 出示任务:学生分小组探究表头的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参考教材30页的内容,小组合作交流,明白怎样绘制表头斜线。 指名学生演示添加斜线的方法。 (添加表头斜线是制作课程表中比较难的一个操作,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安排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在操作时与同伴互相交流经验,有利于掌握操作的要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目的的探究,保证了这一环节的顺利完成。) 输入内容。 出示任务:对照样表,在单元格内输入课程内容。 (1)、自主练习; 学生练习在课程表中输入课程名称。 (2)、知识点拨; 通过观察课表,我们可以发现,“语文”课、“数学”课和“英语”课出现的频率很高,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文字的复制和粘贴”方法来提高输入速度。 (3)、调整列宽和行高; 师:为了使我们的课程表更加美观,我们还可以对表格的行高与列宽进行调整。 教师演示操作后,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这一环节的教学,既让学生练习了打字,又是制作表格的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发现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不仅学到了操作的技巧,也感受到了美化表格的乐趣。) 拓展练习:修饰与美化。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制作的课程表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多个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做的课程表都是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大家看看老师做的课程表(PPT展示),和你们的比较下,看看哪个更漂亮?漂亮在哪里? 生答:边框有颜色,表格加了底纹,表格中有图片。 师出示拓展任务: (1)、设置边框与底纹; (2)、在表格插入图片。 教师演示操作并讲解。 学生操作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激发学生完成作品的积极性,选择一些有个性特色的作品进行展示,从侧面引导了学生进行创新操作,鼓励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制作出有特色的课程表.)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一张完整的课程表并对这表格进行了美化,那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在课堂教学的临结束进行全课教学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加深知识点的记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