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多彩生活连接无限精彩——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链接多彩生活连接无限精彩——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摘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是课改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本文联系多年一线的实践,结合自身的反思,从情境创设、课堂例举、操作任务、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阐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 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是教育之场所。”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必须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前,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过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达成,与学生生活经常存在一定的脱节。新一轮的课改,则十分强调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尤其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已成了课改刻不容缓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是指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信息技术,并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将课堂链接现实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鲜活的知识。
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真正实现了教学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让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命成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大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认为要做到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情境创设生活化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与信息技术课程“技术性”的纽带。恰当、生动的情境创设,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参与意识,激发探索欲望,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德国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才能,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营造学生亲切熟悉的生活化学习环境,以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任务引领其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遨游,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文件的管理》这一单元内容时,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少儿歌曲、学校各类活动的照片、学生精彩的习作及学校活动视频等大量文件,学生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然后,我请学生帮忙:老师平时忙于积累资料,忽略了分类。这次上级领导临时来我校检查,急需分类的材料,你们能帮帮老师吗?接着,就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里去操作。帮老师分忧解难,整理文件,小学生乐此不疲。这个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字就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又如在教学《综合应用Power Point》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幻灯片,利用它在学校、班级的各种职务竞聘中展示自己,也可以在诗歌朗诵,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进行运用。让所学的技能真正服务于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学习才是鲜活有效的。像《电子表格》这一课,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表格分析学校运动会上各项比赛的数据,分析自己班的运动成绩。教学无痕,实效却颇丰。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二、课堂例举生活化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在电脑里演示完成的,往往带有一定的虚拟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普遍不高,有时会感觉整个过程遥不可及,不可捉摸。教学过程中,也会时不时地出现一些专业术语和专业的操作步骤名称,学生对这些知识理解起来往往有难度。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各个内容都是以平时的生活应用为根本,投射到计算机应用中才形成的。很多名词术语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很多术语也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在逐渐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这些原型的例举,然后迁移,让学生形象透彻地理解术语的真实意义和操作效果。
如《计算机组成》这一课,关于计算机的术语较多,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及其功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果想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生硬地熟记知识,肯定是不切实际,没有意义的。如果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与学生学习的过程紧密联系起来,比照起来,从信息的获得,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入(应用)等这一系列过程分析,将人在学习过程中调动的各个器官与计算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各种设备作比较,肯定更易被学生所接受。这样,就能使学生轻松、直观地接受计算机硬件系统所分的五大设备及其功能。这样生活化的课堂例举,将硬件看作学生的躯体,学生所拥有的知识称为软件的基础,就能清晰区分、理解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的概念了。
三、操作任务生活化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技能与他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每个操作的细节过程,学会并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服务。所以,任务的设计不该“纸上谈兵”,不能“理想主义”,应该直面生活,服务生活。教师可以设计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熟悉的操作任务,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能能随时为自己的生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可以设计呈现生活实例的操作任务,用生活实例的方式加以呈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观察生活现象运用信息技术,对身边的生活现象做主题实践,做好数据收集、调查、分析,从网上搜索相关理论依据,用信息技能解决生活问题。
在教学《word表格制作》时,我在课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里的学习园地,直观感受表格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征集最佳自制课程表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制作一张简单的课程表(绘制表格,简单的行与列操作),到不断地美化课程表(表格的合并、添加行列、调整表格行列宽度等),甚至学有余力的同学在表格的基础上添加图片、艺术字等,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表格制作教学,因为有了生活化的操作任务而变得生动活泼,真切有效起来了。
又如有些学生喜欢版面设计,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制作配合平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进行主题电子小报的编辑。结合大队部的相关活动,为学校或社区开展的活动设计活动小海报等。有的学生擅长画画,我们也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绘制电脑画。有的学生善于调查分析、宣传,可以引导他们数学课、科学课的内容,对某一特定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调查表、制作调查数据图表、电子作品宣传,引导他们应用信息技能来完成整个调查分析宣传的过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设计相应的生活化操作任务,真正使学生将信息技术学科中获得的知识真正运用于生活,快乐地提升信息技能应用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
信息技术是门应用学科。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已变得越来越紧密。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生活。因此,教学评价生活化也应该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评价时,尽可能地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考察学生学习的情况,避免只考察机械记忆的机考和考察死记硬背的纸笔测验,着力于学生信息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在教完《画画》后,我让学生给父母、老师或朋友制作一张贺卡,作品要求图文并茂,并将作品保存下来,以打印稿或电子稿的形式送给对方,让收到贺卡的一方打分。评价主体是现实生活中接受贺卡的一方,评价也成了对方对贺卡的客观反馈,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是很有意义的。
又如在学习电子邮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给任课老师写写心里话或发送作业,这样既能检测学生实际操作的水平,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有关知识,更让学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即使无言,也是对学生有力的鞭策,有效的引领,能真正检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将教学引向深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瞬息万变信息时代的呼唤。21世纪,我们的课堂必将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有责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与信息技术之间架构起一座“链接”的七彩桥,让学生在信息学习中感受生活的鲜活,在生活中实践从课堂上获得的信息技术知识,把生活拥入怀中,把精彩无限连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魏雄鹰 浙江大学出版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叶金霞 高等教育出版社
链接多彩生活连接无限精彩——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