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也精彩——《认识计算机(第1课时)》教学设计 盐城市实验小学 陈晓祥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一般硬件组成,记住并能说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来理解新知识,并尝试用类比的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2)尝试让学生学会“总结”。(3)通过教师的讲授、互动的游戏、激烈的比赛反复强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了解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都是人研究和开发出来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能说出相应的名称。 难点: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 三、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中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部分,可以说理论性很强。学生在本课中需要完成认识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这一学习目标,通过分解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弄懂以下几个问题:1、计算机的组成;2、各组成部件的名称。围绕这两个方面我展开教学。 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有趣和活泼;通过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台式计算机,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外观组成;通过与人处理信息的过程作对比引出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一方面既复习了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又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重新调整课本知识结构,按照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输出设备、存储器的顺序来介绍组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符合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设计计算机硬件纸牌的游戏和快速抢答赛两个互动活动,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未来计算机的拓展练习,学生明白计算机不是深不可测的,他们参与到计算机的设计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研究计算机的热情。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深刻认识了计算机的组成部件的名称,而且超越了简单的机械记忆的模式,较好的掌握了认识计算机这一课的学习任务。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我们大家一起来猜猜。没有脑袋会思考;缤纷世界全知晓;万事一点便明了;少了电源就睡觉。(谜底:计算机) 师:由于计算机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工作,所以人们也叫它电脑。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2课 认识计算机。(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谜语是大家司空见惯的,通过谜语导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二)共同讨论,讲授新知 1、外形各异的计算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吗? 生:知道。 师:那你们知道大名鼎鼎的计算机都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呢? 生:学生自由发言。如:查看资料、看电影、玩游戏、购物、聊天、学习等等。 师:大家除了在学校机房里见到过计算机以为,你们还在其他什么地方见到过计算机的呢?它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呢? 生:在家里,像电视机一样……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那同学们见过这样的计算机吗?(课件:出示PDA图片,掌上计算机) 生:议论。 师:这其实也是计算机,它是掌上计算机。从外形上去看,常见的计算机有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 (课件:出示三类计算机的图片) 师:台式计算机有多个部件组成;笔记本计算机也叫手提式计算机,俗称笔记本,它的体积比台式机计算机小很多;掌上计算机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拿在手掌上进行操作。目前,台式计算机的使用率还是很高的,我们机房用的就是台式计算机,下面我们就以台式计算机为例,来研究一下计算机都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设计意图:计算机的外形多种多样,为了不生硬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通过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出计算机从外形上分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 2、台式计算机的组成 (课件:课件出示完整的台式计算机图片,教师指认相应的部件,学生回答它的名字。) 师:组成台式计算机的主要有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器和音箱,这些设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把它叫做计算机的硬件。光有硬件计算机还不能工作,必须给它安装上相应的软件它才能工作。计算机的软件主要安装在主机箱内。 (课件:出示计算机组成及硬件和软件) 师:像老师使用的这个计算机,这个界面就是Windows XP,它是一种系统软件,现在给大家演示的这个课件就是用一种应用软件制作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是很多的,那哪些是最主要的呢?下面我来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25×4×2=) 师:在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算算这道数学计算机题。谁来报报答案? 生:争先恐后,等于200。 师:那么在做这道数学题的时候,你都动用了哪些身体器官呀?它们都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生:眼睛看到这道数学题来获取信息,然后大脑思考得出答案,最后嘴表达出答案。 师:你真了不起,把人处理信息的过程全讲清楚了。 (课件:出示人处理信息的过程) 师:其实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跟我们人类差不多,那与人类处理信息的活动想对应的设备都是些什么呢?想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 生:想 师: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 (设计意图:数学题目的出现,学生顿时产生了兴趣,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前面一课的知识,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知识点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3、输入设备——把信息传入计算机 师:人是通过手摸、耳朵听、眼睛看这种方式来输入信息的,那什么设备可以充当计算机的手、耳朵和眼睛呢? 师:(课件出示键盘、鼠标器、话筒和扫描仪图片)大家认识吗? 生:认识。 师:(一起来认识它们),计算机可以通过它们来获取信息。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填空,谁来说说? 生:计算机可以用键盘来写,用话筒来听,用扫描仪来看,用鼠标器来选。 师:这些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输入设备,人们用它来把信息传入计算机。 (设计意图:人是怎么样获取信息的呢?这个是已有知识,学生通过对比很容易记忆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设备。) 4、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运算控制中心 师:人获取到信息后,交给什么去处理的呢? 生:大脑。 师:眼睛、耳朵等器官将获取到信息交给大脑去思考,计算机也有具备像人的大脑这样功能的设备。老师手里拿的就是这样一种设备(出示CPU实物),大家想知道它的名字吗?(想。) 师:它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名称是CPU,它的作用就像人的大脑,它是计算机的运算控制中心。CPU有不同的型号,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不同的CPU图片) 师:这是早期的I386CPU,这是后来使用比较多的奔腾4CPU,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酷睿2CPU,这一块CPU已经安装在计算机主机箱内的主板上了。 (设计意图:计算机中具备人脑这样类似功能的设备只能是中央处理器了,通过对比,加强了记忆。) 5、输出设备——把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传出来 师:人的大脑把信息处理完以后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呢? 生:嘴巴说出来的。 师:除了通过嘴说出答案,我们还可以通过手写、脸、肢体来表情达意。那计算机可以通过什么来说、来写、来表情达意呢?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显示器、打印机、音箱),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填一填。 生:计算机通过音箱把信息“说”出来,通过打印机把信息“写”出来,通过显示器把信息呈现出来。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般地,人们就把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叫做计算机的输出设备,通过它来把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传出来。 (设计意图:人表达信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借助于不同的设备,计算机也同样能表达信息,这就是输出设备了。) 6、存储器——计算机的记忆仓库 师:人的大脑除了会计算,还有记忆的功能,但是计算机的“大脑”中央处理器可以没有记忆的功能。它只负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那么需要处理的信息和处理好的结果放在哪呢? 生:疑惑。 师:这就需要用到另外一种设备,我们来看。(出示内存条、硬盘、光盘、U盘等设备图片)。 生:争先恐后想看。 师:这些什么设备都是可以用来存储计算机的信息的。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存储器。 师:计算机的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一般是指内存条,它插在主机箱内的主板上;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常见的有软盘、光盘、硬盘、U盘等。 (设计意图:计算机的“大脑”中央处理器缺少了人脑的一个功能那就是存储的功能,所以人们为计算机设计了另外的设备来完成这一工作,这就是存储器。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容易理解概念。) (三)参与游戏,巩固新知 活动一:“硬件纸牌”游戏。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计算机,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认识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接下来是游戏时间,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不好?一起来看具体的玩法。 (课件出示“硬件纸牌”游戏玩法) 生:开始游戏,教师行间巡视参与并指导。 师:真的不忍心打断大家,但是时间有限,下课后我们可以继续来玩这样的游戏。 活动二:快速抢答赛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的认识,为了检验大家学习的成果,老师想在全班搞一个抢答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赢得比赛?(有!) 师:在比赛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要求:屏幕快速出现计算机设备的图片,选手回答它是什么以及它属于硬件中的哪一部分,在30秒内回答得最多且正确的选手获胜。明白了吗? 生:学生开始比赛。 师:×秒内,×同学回答出×个答案,赢得了比赛,我们给他颁发奖品,掌上送给他。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游戏一个抢答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反复的活动中,加深知识的理解,达到记忆的目的。) (四)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我们的计算机也是一样,每天都会有新的计算机产生,旧的计算机遭到淘汰,同学们,你们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次计算机设计师? (想)那就动起你的笔,把它画下来或者写下来吧。(老师提醒一下:在你的设计作品中,计算机的硬件都不能少哦,少了这些计算机就不能工作了。) 生:创造自己心中未来的计算机。 师:行间巡视,注意收集做得比较好的作品。 师:展示学生作品(较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念)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真了不起,设计的作品有些跟我们的科学家想的一样。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设计的未来计算机的雏形。(课件:出示几张未来计算机的图片) (设计意图:计算机不是深不可测的,学生的创意更是大人无法比拟的。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的设计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研究计算机的热情。) 师:只要大家努力学习,勤于钻研,不久的将来,同学们创意的计算机一定能够实现。今天的课就到这,下课。 五、教后反思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的内容。教材中,本课一共分为三部分的内容,一是计算机的组成,二是初识Windows XP,三是,鼠标器的操作。我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把本课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硬件到软件,由表及里;另一方面,强化计算机硬件部分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铺垫,理论是以后操作的基础。 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是认识计算机的硬件,这一步的知识具有的特点是:枯燥乏味、理论性较强。在以外的教学过程中,这部分的教学,学生参与度较低,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部分的教学,直接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较差。本课,我试图打破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采用知识迁移法、类比法、讲授法、游戏活动,让传统的理论课也显生机。 变抽象为形象,使感知形象化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知识,而我们的三年级学生,此时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需要信息技术老师具备化抽象为形象,使抽象的概念能通过实实在在的东西反映给我们的学生,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讲授计算机的硬件从功能上看由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输出设备、存储器组成时,学生往往对这其中的概念较抽象,学生容易产生混淆的现象,此时,教师加以引导,进行形象比喻、类比迁移,把这些概念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从而加深记忆。 变机械为游戏,使知识具体化 要想让学生记住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名称及其作用,学生往往会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在教学中,我通过设计 “硬件纸牌”游戏和快速抢答赛两个活动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实实在在的实物,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背后所蕴含的真正的行为事件,把每一个概念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实物上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概念本身,使知识具体化,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就初步记住概念。 变羡慕为理想,使想象可视化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把握最佳时机,进行渗入式德育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现代计算机都是有外国人发明和创造的,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起步还是比较晚,学生的心灵中会产生一种羡慕的想法,怎样让学生的这种思想产生积极地影响呢,在课中我设计了“小小设计师”的环节,让学生在画出未来心目中的计算机蓝图,可以是描述可以画画,通过这一活动,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声,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自己心中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