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巧妙导课 奉化市大堰镇中心小学 张晓飞 内容提要:巧妙的导课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新闻、故事、悬念等情境导入的创设,营造生动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大大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情境导入 问题 新闻 故事 悬念 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上课时的导入精妙,情景创设得当,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掌握恰当的导入艺术,注重创设合理的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灵活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导入的方式很多种,情境导入就是其中的一种。情境导入法指的是教师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和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情境的导课方法。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一、以“故事”设导,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位学生不感兴趣的。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在上第一册《池塘里的小蝌蚪》时,学习图形的复制、翻转、旋转,使用任意选取工具等。为了使学生不仅能熟练图片的基本控制技能,而且利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联想到了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喜欢的故事《西游记》。 我先为全班同学讲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然后利用故事创设的情景对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幅画,孙悟空正在和假装成村姑的白骨精打斗,可是这个白骨精太厉害了,于是孙悟空变出三个假身,将白骨精团团围住,那场面真是精彩。可惜这幅画中没有画出孙悟空的三个假身,你们能不能变出三个孙悟空的假身呢?给学生提供《西游记》各个主要角色的图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悟空的变身。 这部深受学生喜欢的故事的作为课的导入,于课的伊始不仅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良好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教师适时的提出跟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且故事中人物的变幻莫测又能很好地体现本课内容的“变”,模拟角色的“变法”,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图像操作的乐趣,不知不觉中操练了图像控制的技能。 二、以“问”设导,生成情境,激发想象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点,也是联结已知与未知的思维桥梁。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 如一位教师在《电子信使》教学时就这样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知道从我们这儿给远在美国的朋友写一封信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到吗?(生答:需要很长时间,十几天甚至更长) 可老师却只用了几分钟,我在美国的朋友竟收到了,并且还有声音、图片,非常生动,还几乎没花多少邮费。你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 老师就是利用EMAIL写信给美国的朋友,非常方便快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讨。 通过教师的问题情境导入,可以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使学生对EMAIL从“好奇”到“了解”到“向往”的过程,通过问题的拓展,最终使学生到达“向往”的内心境界,此时再推出课题“电子信使”,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完美境界。 三、以“闻”设导,创建情境,追踪热点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创设情境。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如一位老师在上《探寻鲸的奥秘》这课时就以2009年3月1日在澳大利亚金岛沙滩出现194头鲸集体搁浅事件,新闻、报纸、网络都进行了报道。结合这个新闻,他先让学生观看事件的新闻报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新课,驱使学生上网搜索事件报道,使学生能在一个新的时空情境中继续探究,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一种实际需要,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利用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四、以“悬念”设导,创设情境,激起探索 教师思维的“敏捷”与“迟钝”易于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究激情,在课堂教学开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性质,提出问题、矛盾,造成悬念,定会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新的思维情境之中,利于引发每个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研究。 如在教学《池塘里的小蝌蚪》时,在课的一开始,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说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在画图软件中画一个苹果后,利用键盘和鼠标变出了无数个苹果。这时,老师问:你们想不想也做个魔术师?顿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带着急于求知的紧迫感,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通过教师有意设置的这样一个悬念,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一种“欲知详情,请看课文”的心理状态。 总之,导课艺术鲜活灵动,无法尽述,使用时要因时因地而变。理想的新课导入要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色,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教师自身特点。创造性是导入新课的最佳入口,它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才是导课的艺术真谛。
参考文献: 魏雄鹰: 《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专题研究》 康立军,朱茂娟.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导课中的巧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 3、《灵活运用导课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导课技巧》 4、《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导课艺术》 马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