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7962
论人才观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职业教育曾有过发展的黄金时期。自1997年起,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开始出现连年滑坡,“三校生”(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数量逐年递减,与普通高中人数与日俱增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首先应该肯定,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固然是人才,但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合格毕业生也同样是人才,因为人才是有多种层次和分类的,学历和文凭的高与低,并不是判断人才与否的主要依据。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关键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或者具有多么显赫的文凭,而是要看他是否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以及为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在明确了这一前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人才的概念进行一下规范和界定。所谓人才,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所希望的品德,能够担负某种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参照目前的状况,在笔者看来,一个人要真正成为人才,必须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素质:(1)强健的身体素质。(2)优秀的心理素质。(3)良好的道德素质。(4)适度的科技文化素质。这就是当代人才观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等教育 人才观
一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现代的人才观念决定了职业教育要获得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上笔者认为还应该进一步明确以下几点:
1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
人才与否与知识的多寡并无很高的正相关,因此职业教育要使培养的人成为真正的人才,就不能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遗憾的是,就目前来看,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仍然对知识的传授情有独钟,在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的编排、教学质量的评价、师资的选聘与配备等方面往往以此为导向,或者以此作为潜在的预设与前提。笔者认为,这不仅使得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要相脱节,难以切实起到推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且模糊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野,使职业教育的特色难以彰显。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都以培养人才、养成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