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广受学者关注。学术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进行了很多探讨,同时也给出很多有益的见解。以此为背景,笔者对学术领域内主要的观点进行归纳、梳理,论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阻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国外对于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美国莫迪里亚尼和米勒提出的MM理论开创了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研究。纵观国外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一方面是关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研究负债、可转换债券、股票等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和应采用的先后顺序;另一方面是关于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主要探讨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方案。西方对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从研究方式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体系:一是以杜兰特(Durand)为主的早期企业融资理论学派。二是以MM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学派,第三个分支就是随着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的发展,诸多学者开始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融资顺序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等等。但这些理论的研究是以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的,若要用来分析我国市场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企业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企业的融资结构,又称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状况,即资产负债表右边各组成部分的构成。现代企业融资理论是由FrnaocModigliani和MertonMiller于1958年所创立,即著名的MM理论。后来的学者对MM理论的假设条件不断发展完善,引进了诸如激励理论、信息传递理论、控制权理论。
斯蒂格利茨和韦兹(Stiglitz&Weiss,2013)的信贷配给理论认为: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信贷资金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这必然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为了控制自己的信贷风险,一般会将利率降到均衡利率以下,通过对比将资金借给高信用企业以降低信贷风险。中小企业自身的情况造成企业信用低,难于从银行贷款,而信贷配给理论正是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班纳吉(Banerjee,2014)等人论述了金融服务机构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方便,并提出两个相应的假说。第一个是长期互动假说,认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一般都是地方性的,他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第二个是共同监督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在合作中实现企业间的自我监督,以此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格雷戈里和塔涅夫(2013)研究了中国的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指出银行的激励问题、银行贷款手续、抵押担保条件、信息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鼓励民营企业的信贷措施,促进产权市场发展的措施和推动利率自由化的措施等。
Ang J.S.(2014)认为,中小企业作为弱势群体,在金融机构进行谈判时往往不具有话语权,很难获得相应的融资优惠政策,严重制约中小企业融资。另外,许多金融机构在与中小企业进行签订债权合约时会给中小企业增加一些约束条款,进一步限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陈晓红(2012)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作了系统的比较,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论及了不少中小企业可借鉴采用的融资方式,并提出了及早建立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王晓红,严春香(2012)在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优势。这种以“捆绑”形式组合起来进行发债的融资方式可以提高债券的发行速度、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债券的信用等级等。他们认为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钟兵(2013)认为,融资难问题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他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和融资特征造成的影响分析,得出了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董庆辉也分析,银企信息不对称(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不透明)是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支持的重要原因。李扬、杨思群(2014)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所涉及的各种融资渠道,其基本观点为“以自由资本精神来考虑中小企业融资”,因此发展民间金融也就成为该书顺理成章的建议,另外有一些数据反映了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张捷(2014)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变化规律。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张松平(2014)等人分析了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绝大部分是因为自身跳进不完善,导致银行惜贷行为的发生。
目前,我国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献和文章很多,通过对相关资料和文献的阅读和了解,可以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选择研究;
(3)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研究;
(4)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状况研究。
二、论文提纲
摘要
引言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一)民营企业的界定
(二)实体民营企业的特点
二、实体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一)内源融资
(二)银行信贷融资
(三)股权融资
三、实体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实体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二)实体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问题
1.融资环境不完善
2.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3.利率政策、信贷政策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4.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四、完善实体民营企业融资的对策
(一)构建融资担保体系
(二)发展规范活跃的多种融资渠道
1.发展规范活跃的民间融资渠道
2.鼓励面向民营企业的多种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三、参考文献
[1]尹宏.淘金中小企业板[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2]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3]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4]张玉明.民营企业融资体系[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5]付永生.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和选择[J].今日科苑,2015(02)
[6]刘春,刘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2015(01)
[7]黄仁祥.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武汉金融,2013(07)
[8]陈及,王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选择[J].北京商学院学报,2013(04)
[9]吴元波,王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4(01)
[10]张存生.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
[11]马玉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15(03)
[12]任泽洙.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现状及原因[J].商业研究,2014(12)
实体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研究-开题报告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