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什么叫农村金融?
答:农村金融是指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吸收农村存款、发放农村贷款,办理农村现金收支和转帐结算,以及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活动。它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在农村领域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所形成的经济范畴,是一种依存于农村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货币信用关系。现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是由三个层面构筑的。第一是基础层面,指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及其结构;第二是中间层面,指农村金融组织及其结构;第三是调控层面,指政府或中央银行对农村金融的宏观调节。
问题2、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金融改革?
答: 农村金融问题一直被视为中国金融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1978年开始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复杂的政策演变,但始终保持着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强制性、渐进式的改革路径,农村经济主体信贷需求难的核心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上的解决。2003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公布,正式开启了第三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序幕,从江西、山东、浙江等8个省市试点向全国扩展。农村金融改革之路布满荆棘、充斥着争议。农村金融能否通过机制改革实现商业性的可持续,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农村金融市场后留下的真空谁来填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如何承载国家的惠农财政政策,走向市场化的农村信用社能否回归合作本质,顽强生存的民间金融何时能够浮出水面,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农村金融改革的进展。打开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引人注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根据一号文件,今年农村金融改革方面除了要求农行、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的运行机制外,还有两个突出的亮点:一是进一步放宽对中小金融机构进入农村的门槛,二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
问题3、什么是“金融抑制”?为什么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会存在“金融抑制”问题?
答:20世纪70年代初,以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研究样本,在对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潜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所谓金融抑制,是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金融运行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处于互相掣肘、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在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分散于零散的经济单位之中,国内市场也处在割裂状态,无法发挥其合理配置要素的功能。这种分割性经济的存在客观上决定了金融体制的割裂与脆弱。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问题普遍存在,集中表现在: 1、制度型金融抑制。2、环境型金融抑制。3、结构型金融抑制。4、政策型金融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