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1.推行小额农贷的困难所在。
2.为什么农信社普遍存在大的不良贷款?
3.如何用好农信社贷款。
答:1. 一、小额农贷额小面广,发放对象分散,工作量大,给催收和收回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自然灾害形成的风险,小额农贷发放的对象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主要用来发展粮食生产和种殖业、养殖业的生产发展。而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力的因素,特别是突发性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最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对支农资金的安全直接造成威胁,投放的小额农贷就存在着不能按期收回的风险。
三、市场风险,农民对市场信息的判断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及农业目标能否实现,农民存在着跟风的习惯,一旦市场出现问题,农业生产取得的经营收入或农副产品销售收入难以实现,这时就出现了小额农贷难以按期偿还的风险。
2. 一、是因历史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形成了不良贷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前,农村信用社放给生产队的旧贷,债务难以落实,清收难以开展,结果多数贷款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二、是由于政策性原因形成了不良贷款。企业经营的风险性势必涉及到投入贷款的信用社。经济活动中存在着政策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使得信贷风险成为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信用社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只能改变风险贷款的条件,降低风险的频率,而不能根除风险。
三、是“行政干预”也是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之一。有些党政部门的领导,只要立上项,没有经过科学考察和论证,就要求信用社发放贷款。信用社在“长官意志”下,不得不“奉命”贷款,结果有的就形成了不良贷款。
四、是“垒大户”是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有极个别的信用社大额贷款超比例现象严重,主要投放给没有市场、效益低下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形成了不良贷款,给信用社贷款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3. 一、严格贷款投向管理。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和方向,与政策、市场背道而驰的项目谨慎投入。要禁止发放小煤窑和车船等高风险性贷款。对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以及国家投资建设的路桥、电力等交通能源贷款,要主动上门推销、服务,要用激励手段督促员工完成营销贷款任务。
二、严格贷款投量管理。力求贷款面广、额小、户多、量大,防止垒大户,防止信贷资金沉淀、呆滞,严格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杜绝超权放款、超规模放款,杜绝有钱乱放无钱拆放。
三、严格贷款档案管理。对所有贷款逐户建立健全资信档案,结合风险监测台账,定期核对,既防范化解贷款风险,又便于筛选黄金贷款客户,促进贷款营销,提高贷款盈利水平。
四、严格贷款考核管理。贷款管理坚持以提高贷款质量为中心,社主任和信贷员对贷款负责,重放轻管向放管并重转变,重过程向问结果转变,重建制向重执行转变。因此,贷款调查面、发放面、催收面、收动面、新放贷款收回率、结息率等等,都是考核效益线上的点,对信贷员个人得失要按收息百元含量工资、收贷万元含量工资考核,在信贷管理上,以效益论英雄,以效益算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