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为什么选择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这个课题作为你的毕业论文?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答:因为本人目前就职于广东连州农村商业银行,且所在岗位是信贷部客户经理,研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其治理对策这个课题的目的是有利于自己对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自己将来开展信贷工作起到一个非常大的帮助,对不良贷款成因的剖析即是将来自己工作对风险的识别与把控,也让信贷工作能够守法合规。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研究此课题来净化银行的信贷环境,降低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的发生,为让农村信用社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问题2、你认为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一、管理体制不顺
虽然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的《管理办法》和“示范章程”进行了规范 ,但社员(代表)大会 、理事会 、监事会形同虚设 ,“三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 民主管理、监督、自治就更谈不上了, 再加上市(地)以上的自律组织尚未健全, 人行的监管和行业管理职能存在临时观点 , 有“等、盼 、看”的思想 , 致使“一人一票”制成了子虚乌有 。还用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信用社 ,合作制原则无从谈起 。
二、政策环境不好
农村信用社由于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 ,对一些政策举措方面“不注意”或存有“随意性” ,其信誉受到了始料不及的伤害。首先是市场功能定位,组织体系建立和用合作制原则规范过程中 ,政策上存在着不明确 、不连贯的选择 ,增加了社员群众的疑惑;其次 ,在政策制定上存在着歧视性。
信用程度不高
由于农村信用社没有国家信誉支撑,公民对此总是心存疑虑。如有些国家、部门和企业 ,明令禁止把存款存在农村信用社,有的地方政府没能把农村信用社当成自己的银行 ,不分清红皂白, 盲目仿效, 致使农村信用社难以得到稳定的资金来源。
扭亏措施不硬
首先是大部分干部职工对扭亏增盈的重要性认识 不足, 干群吃大锅饭的习惯没有改变, 没有认识到亏损的直接表现是货币资本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 ,不但损害了事业的发展 , 而且不顾所有者权益和社员及员工的个人利益, 其结果是“死路一条”。
舆论宣传不佳
农村信用社的性质 、地位、作用和管理体制不光公民知之甚少, 就连农村信用社社员也说不出个一二。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打出了“国家银行、国家信誉 、国家保障” ,使无权声称为国家主权信用、无权享受国家招牌的农村信用社大受贬损 。
竞争力度不大
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遍布城乡, 这本身是一种优势 ,但我通过调查认为 ,优劣并存。由于机构分散 ,单兵作战, 在服务手段和服务范围上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站到同一起跑线上 ,不能象国有商业银行那样在汇路和结算上自成网络和系统 ,不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需要 。
法律保障不全
农村信用社的立法滞后 , 至今没有一部《合作金融法》 , 虽有人民银行制定的《管理办法》和《示范章程》 ,但执行起来可有可无、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普遍存在。
引进人才不足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原因和诸多不利因素 ,无法引进适用的合格人才, 再加上“近亲繁殖” ,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员工占大多数, 有个别员工 , 大字不识几个,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微乎其微,电脑科技等人才更是凤毛鳞角 ,形成人员相对过剩而人才又相对奇缺的局面 。
贷款管理不善
农村信用社虽采取了一系列的不良贷款清收措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存在前清后增问题,不良贷款管理仍然是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点。
问题3、全文的框架是如何安排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答:全文的框架从介绍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开始入手,然后重点分析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各种原因对症下药给出一些合理的对策。本文采用的是一种纵式结构逻辑关系,从农村信用社的背景介绍,再到不良贷款成因分析,最后为解决不良贷款给出对策。
问题4、你认为你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有哪些?
答:创新之处在于能够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解剖,从主观原因出发找问题,也从客观原因找问题,然后将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进行综合整理,最后结合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现状逐一通过研究得出相关对策。不足之处在于未能从文献中找到详细的数据分析进行论证说明,缺少了相关数据的支撑,在论证时力度略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