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如何解决当前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答:当前,农村资金供求矛盾非常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是农村资金分流严重,邮政储蓄和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回流到城市。其次是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和以下的机构,金融支农的任务几乎由农村信用社独家承担,而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重,资金周转困难,支农资金严重不足。再次,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十分突出。以2001年为例,我国贷款余额11.2万亿元,给农业的贷款仅为 570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1%;但资金总量并不短缺,2001年存款余额为15万亿元,存贷款差额近4万亿元。农村资金的短缺说到底还是制度问题,与金融制度的倾斜性有关。制度障碍、所有制障碍、区域障碍是制约农业投融资困难的重要因素。农业投融资环境不完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剑阁 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护农业环境和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目标,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政策为引导,信贷资金为支撑,外资和证券市场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建立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是完善国家对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方面。为此,必须努力增加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和使用方向。就目前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来看,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同时并存才有可能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今后,我们要努力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利用证券市场为农业筹集资金,积极鼓励和扶持各类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开发领域,进一步提高农业利用外商投资的质量和水平,为农业投融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农村金融机制必须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 当前,推进农村金融机制的整体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点是:一要彻底解决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所有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二要通过加强对金融中介的监管、放松利率管制等措施,创造一个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有利环境;三要重新对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活力的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企业先要苦练内功--京华山一企业融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温天络 目前,发展农业高科技企业已成为农业资本市场的走势。打造新农业,农业企业要做打造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规模和销售网络,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注重诚信等方面的努力才有可能进入资本市场。作为投资者,有投资三看:一看企业的过去成长历程;二看企业日后的发展机会;三看产业的量化的程度。投资者买的是未来股,企业若具有招商引资的能力,在产业上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就有可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农业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建立自己专门的人才库,并在管理、经营、财务、销售等方面形成良性的循环,苦练内功,争取机会进入融资市场。很多企业的账目、会计报表都无法审计,如自身不进行改革和调整,就谈不上进入融资市场。遭遇尴尬,企业自身也有一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