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1、请简要阐述贷款五级分类在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贷款风险分类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评价的贷款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和偿还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它不仅包含贷款质量分类的结果也包括分类的过程。由于分类结果按风险程度依次分为五个档次,因此简称五级分类。推行五级分类的目的是:促进商业银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商业银行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信贷管理;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2、请举例说明什么是贷款的操作风险,应该如何管理这种风险?
答:操作风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诸多风险中的一类,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并列。操作风险在于银行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这种失效状态可能因为失误、欺诈,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而导致银行财务损失,或使银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到损失,如银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操作风险的其他方面还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失效或诸如火灾和其他灾难等事件。 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经营业务范围及产品进一步多样化和复杂化,操作风险的破坏力和影响力愈发显现,对其研究和管理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了操作风险的频发,主要原因是银行业内部体制不健全,操作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因此,应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入手,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体系。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内容、对象和范围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形成有助于银行操作风险的高效管理内部控制包括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①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塑造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影响银行内部各成员的风险意识,关系着风险管理控制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②风险评估是指操作风险管理部根据职能部门的信息,识别、量化和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从而形成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③控制活动是指那些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主要包括明确银行各部门的职责、对各部门活动的控制和对偏离授权的行为进行调整。
④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是整个操作风险系统的基础,系统的数据来源于各职能部门。只有将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操作风险管理部,才能及时进行信息分类。
⑤监控的核心在于监控的制度性和监控的独立性。监控的制度性建设要求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当建立指向清晰的定期监控体系,清晰的监控系统可以明确监管者的责任范围,而定期监查行为有利于快速发现并且纠正操作风险。
3、什么是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有哪些?
答: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①银行资本除核心资本外,还包括部分附属资本。协议规定只要附属资本不超过银行总资本的50%,均符合银行监管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普遍不足,但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在4%以上。因此,要想单独通过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是非常困难的,但提高商业银行附属资本的水平,应当是一个现实的选择。附属资本中,发行长期次级债券对提高资本充足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降低商业银行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这种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对于有盈利的商业银行,通过减轻税收负担,可以增加利润留存,从而增加银行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提高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二是对于亏损的商业银行,减轻税负可以减少亏损对资本金的侵蚀程度,减缓补充资本金的压力,相对提高了资本充足率。
③在短期内,商业银行要在加大力度处置不良资产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引进战略投资教师为提高资本充足率。而在中长期内,通过股份制改造进行上市融资,建立良好的资本补充机制是最优选择。也就是说短期内就以提高附属资本为重点,中长期内应以建立良性资本补充机制为目标。同时这些方案之间是互补的,因此,要按照现实可能性的大小争取利用各种途径、多种组合来充实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