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1.简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联系和区别。
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咨询业务与租赁业务等。可见中间业务并不等于表外业务。有些中间业务如信托存贷款、租赁业务、结算业务为表内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极易混淆。 (一)其联系是:二者都不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二者有的业务也不都占用银行的资金、银行在当中发挥代理人、被客户委托的身份;收入来源主要是服务费、手续费、管理费等。
(二)其区别是:中间业务更多的表现为传统的业务,而且风险较小;表外业务则更多的表现为创新的业务,风险较大,这些业务与表内的业务一般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转化表内的业务。
2.在中间业务开展上,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国家先进银行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中间业务收入占经营收入比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明显低于国外银行。根据2008年各大商业银行年报,我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4.21%、17.49%、14.37%,均处于20%以下,2009年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相对于2008年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为:17.82%、19.82%、17.99%。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有的银行甚至已经达到70%以上,中间业务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收益来源。如,2007年瑞士信贷和德意志两家银行的中间业务分别为其带来了83.7%、75.41%的利润,远远高于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 (二)经营范围及产品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结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呈现单一化、同质化趋势,各大银行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和代理类等传统类型中间业务占据了中间业务的较大份额,新兴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如担保承诺类、证券交易类、咨询服务类、衍生工具交易类、投行类等业务所占比重较小。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之间同质化严重,缺少具有差别化的特色产品。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 西方商业银行处于规避风险、提高竞争能力以及盈利水平等目的,不断开发出新的中间业务品种,如票据发行便利、货币或利率互换、期货和期权等业务。以美国银行业为例,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有四个类别:托管收入、存款账户服务收入、交易账户中间业务收入、附加非利息收入。在附加非利息收入中,投资银行、资产服务、证券化资产交易、保险业务与运营性的其他收入一直占比较高,构成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 (三)中间业务经营管理体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功能比较单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和经营理念尚未牢固地树立起来。一方面银行现有的公司业务、零售业务、银行卡业务中与中间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分属于不同职能部门,由此形成了中间业务分散、机构分设、职能不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还未从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西方商业银行已将中间业务作为其扩大盈利的重要业务之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客户服务理念。 (四)科学技术及专业人才。西方银行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先进的中间业务服务技术与设施是中间业务发展的硬件基础,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中间业务发展的软件支撑。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在这两方面都有很大欠缺。
3.你认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瓶颈主要是:中间业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经营观念、市场营销手段落后,中间业务创新品种缺乏,科技服务与人才素质落后。
(一)思想观念陈旧,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目前,尽管国内各行已开始意识到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点、人员等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但对中间业务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现象依然严重。
(二)品种少、层次低。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从事结算、代理、结售汇等传统的中间业务,业务品种少,金融创新不足,服务档次低。中间业务产品中实际经常运用的还不多,且主要经营的业务大都还停留在筹资功能强、操作简单的劳务型、低收益业务上,缺少利用金融信息、银行技术等方面的软件优势从事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型服务,如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以及提供融资项目、金融衍生工具等;业务开发层次较低,对网络、人才的运用不够充分,服务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三)业务管理体系及机制效率较低。如中间业务的营销、管理、核算环节各自“一张皮”,彼此分割,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环节效率控制,相互协同明显不足,流程流转速度较慢,信息传递滞后,造成了价格审批和市场脱节、管理和业务脱节等诸多现象。此外,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中间业务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对庞杂的中间业务产品的成本和收益难以准确测算,造成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不相称,寻求成本与利润的契合点难度大,价格管理实际效果较差。(四)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从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业务专业人才就更为缺乏,致使有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商业银行想开展而难以开展。中间业务产品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因此需要对员工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 (五)相关政策与法规不够健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法律限制,使国内金融业仍然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这导致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层次较低,只是停留在为客户设计理财方案、免费接受个人咨询、提供信息资料、给客户提供理财建议等低层面的操作,还不能代替客户进行理财操作,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政策的限制使内外资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并不处于同一起跑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