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险市场传统营销策略有什么缺点?
答:(1)不利于保险企业争取更多的客户。因为业务人员有限,同时他们预定任务较重,无法与客户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保险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而且当前人们的保险意识并不强,因此,需要业务员发掘潜在的保险需求,如不能将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保险企业就将失去许多潜在的客户。
(2)不利于扩大保险业务的经营范围。由于直销人员有限,他们只能侧重于进行某些险种的营销活动,如企财险、团险等,面对于某些有潜力的业务领域,如个人寿险、家庭财产险等险种,需要保险公司采用单对单的模式推销,直销就难以顾全。
(3)不利于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由于直销方式下业务人员是保险公司的正式职员,无下岗之患,少有危机意识,而且其收入不与业务量成必然联系,当其超额完成任务后,没有业务提成或提成太少,形不成动力。
另外,由于营销工作全部有企业承担,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
直接营销渠道在低成本扩大业务上表现较弱,这使得该种营销渠道比较集中于高附加值业务上,如金额大、业务集中的保险产品营销上,面对于金额小、分散性强的保险产品则不太适合选择该渠道。因此,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间接营销渠道在弥补直接营销渠道不足的同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营销必须建立在对客户需求与市场现状的基础上,请简要回答中 国保险公司如何挖掘客户的需求?
答:成功的销售不是如何去说服客户,而是对客户的需求作出了最精确的定义,根据定义出来的需求再选择和介绍产品,这样去让客户认可自己和产品。我们可以改变方式为客户介绍这些产品,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其实客户对产品有所顾虑恰恰表明客户有购买保险的打算,他已经很关心产品了,这对销售人员来说是一个客户进一步开展彼此沟通的积极信号,而不应该成为放弃的理由。当客户对产品的顾虑消除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跨过一道坎,顺利地进入促成环节了。 客户由于自身情况的不同,所顾虑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以上是常见的两种顾虑,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尝试着列举“客户顾虑表”,根据“顾虑表”制定消除顾虑的对策。当发现客户和我们相处甚好却不愿透露真实需求,迟迟不签单时,我们就拿出“客户顾虑表”,一一对照,分析客户是否有某些顾虑,精确定义客户需求。 善用提问 “导”出无声需求 客户的需求你了解的越多,向客户成功推销保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我们把握了客户需求的大致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就必然会赢得客户的信任,在细节处理上,客户一定会主动地配合,将细节需求详细地告诉我们。 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一步步地引导客户,让自己清楚知道客户的需求,进而为他们提供适合的保险方案。
3、中外保险市场的发展差距有哪些?
答1、我国保险的历史实打实算就20多年的时间,和国外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几百年比有天壤之别,正是由于保险业发展时间短,行业发展不够充分,对保险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保险文化的认识不够,忽略了保险文化的发展。
2、保险从业人员专业度不高,从我国保险公司从业人员的现实状况看,学过保险的基本上没有,正是由于专业度不高,加之行业发展竞争不规范,导致从业人员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作为首要目标,从而忽略了保险公司、保险行业的发展,更不要说把保险服务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3、由于各国历史文化的差异,各国的保险文化也存在差异,比如中国儒教的道德箴言“君子不言利”,而在美国人眼里言利的正是君子,不同的思想文化历史和氛围,导致中外保险文化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4、保险行业的监管制度不同,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文化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