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存款的意义
二、组织存款的策略
三、实施组织存款策略的措施
内 容 摘 要
存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源,是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没有存款就没有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存款是经济发展和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组织存款方面各有优势、各有千秋。在组织资金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分割存款这块蛋糕上更应讲求策略加大组织资金力度,扩大自身的资金实力。本文简要分析了银行组织存款意义、组织存款的策略,提出了组织存款的措施。
论银行组织存款策略
存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源,是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没有存款就没有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存款是经济发展和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重要因素。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组织存款方面各有优势、各有千秋。在组织资金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分割存款这块蛋糕上更应讲求策略加大组织资金力度,扩大自身的资金实力。组织资金根本在于树立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效率和一流的银行信誉,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存款目标和措施,促进银行业的长期稳健和谐发展。
一、组织存款的意义
银行的基本职能时信用中介,没有存款,就谈不上贷款,存款时贷款的前提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对银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银行的存、贷款是相互影响的。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规模制约着贷款规模。银行通过贷款的发放,促进生产和商品流通扩大,这又为扩大存款创造了条件。
(一)为国家积累资金,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从宏观角度来看,全社会总会有一部分资金暂时不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经常有一部分资金闲置不用;事业单位的经费先收后支,经常有一部分闲置待用;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中,有一部分是用作积累积蓄的,还有一部分是延期消费的等等。银行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存款,把这些闲置资金动员起来,才能实现银行资金的良性循环,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资金需要,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二)平衡现代收支,调节货币流通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有货币就能购买商品。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与社会购买力是密切相关的。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应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以保持商品供求的平衡。假如市场货币流通量超过商品的流通量,就容易引起市场波动,所以货币投放出去以后,必须做好商品供应来回笼货币,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如信用回笼办法来回笼货币。国家可以通过银行采取行政办法和经济手段来吸收存款,减少市场压力,调节货币流通。
(三)存款有利于居民合理安排收支,改善生活
居民收入是分散、长期的,但居民的开支存在临时性、固定性和一次性支出金额较大的特点。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会不断支出子女教育费、婚丧、疾病支出和购置房屋、汽车等消费品的费用,为解决分散收入和临时大额支出的矛盾,就需要平时进行积累。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往往有明显的分散性,支出则是经常性的或临时性的,居民生活收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通过储蓄存款的办法来平衡收支。
二、组织存款的策略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在组织存款方面应讲求效益策略、竞争策略、服务策略。
效益策略: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金融机构应和其他企业一样,以追求利润最大为目的。存款的规模和存贷比的控制对银行经营质量、经营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存款作为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作为银行收入的源泉,银行业金融机构首当其冲要考虑追求利润最大化问题,要从经营手段、经营方式和存款结构等方面追求成本支出最低化和运用率最大化。银行组织存款效益至上策略,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优化存款结构,大量组织低成本资金,保住大户,稳定小户,保持存款总量稳步增长;二是要探讨信贷资金供求关系,结合限额总量控制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找准信贷资金投放方向,有的放矢组织存款,确保资产负债在利率、期限、风险程度上最佳组合,充分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积极参与资金市场参股、拆借、贴现等,发挥资金综合效益。
竞争策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最关键的是竞争,各种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导致前所未有激烈的金融竞争。竞争规律必然使各家金融企业和商业银行面临优胜劣汰的考验,银行要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脚踏实地,适应竞争要求,在竞争中取胜。竞争必须创新,任何商业银行要立足生存,都离不开全方位的产品创新。银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创新,确定开辟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在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上创新,大胆实践,敢于开拓,适应市场经济对金融服务要求。
服务策略:金融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服务的竞争,银行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花大力气,制定远期,中期规划,通过服务赢得信誉,赢得顾客,树立形象,壮大实力,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充分体现商业化组织存款的服务策略。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加大宣传,加强现代化服务手段,不失时机的推广金融产品,占领金融竞争占领组织存款市场,要根据服务对象及客户的业务需求和心理需求,转变服务理念,改变更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加大服务手段,提升服务形象,占有顾客,赢得市场,达到最大限度吸收存款的目的。
三、实施组织存款策略的措施
(一)研究市场变化趋势,找准市场切入点
现代市场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激烈,银行组织存款策略应注意准确研究市场,改变传统营销思维和存款营销方式,及时了解资金动态,加强市场调研,重点分析客户的行业状况、经营发展趋势、大客户的需求、小客户存款特点、定活期存款组合对客户的影响、地方经济投入的重点方向等等,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和存款线索,找准市场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采取营销措施。一是领导带头深入调查,分析了解社会资金市场,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二是定期召开组织资金碰头会,做到基层了解自身,机关掌握全局,弥补不足;三是发动社会力量组织资金,召开银企、银政联谊会、企业大户、居民储户座谈会,聘请组织存款顾问等;四是组织存款决策制度,寻求组织存款最佳方案。
(二)构建大客户群战略,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建立现有的优质客户资源数据库,密切关注地方重大建设项目,对地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事前了解,提前参与,设计营销方案,积极争取黄金客户,扩大优质客户群。此外,要对潜在目标客户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长期跟踪,积极营销,力争将潜在目标客户转化为银行的优质存款客户,完善大客户群营销战略,构建一流大客户群。进一步加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服务和营销,鼓励和引导核心客户使用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转移银行存款的成本,从而不断提高核心客户的忠诚度和贡献度,进一步夯实发展的根基,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强化业务组合,提供客户理财服务
发挥对公理财服务优势,积极为客户安排多品种存款组合、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促进对公存款业务发展。通过对差别客户、客户趋势变化价值和负债结构价值管理,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业务职能按照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的原则进行重组,重构职能完整的、运行高效的并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业务流程,实现科学地、连贯地和整体地对外营销模式的一体化运作。对于信贷客户,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出谋划策,调整贷款结构,进行多种形式的融资组合,提供投融资顾问服务,增强情感投资,稳定与客户的关系,吸引更多的客户存款。
(四)组合存款结构,降低存款波动
为稳定存款,减少波动,使时点存款和日均存款相对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范围内。要着眼长远,开展存款结构研究,降低存款波动,使日均存款能稳步上升,压降对公存款的营销费用,促进日均存款的稳步增长。针对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在满足客户较高流动性和较高收益水平两大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为银行节省大量利息支出,具有“双赢”的效果。积极为客户提供存款结构组合方案,吸引更多的核心客户使用这两类产品,提高综合收益水平。
(五)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
银行商业化的要求使得银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过去由企业靠银行、求银行已变为银行靠企业、求企业。因此,要牢固树立银行离不开企业的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当前各商业银行应突出抓好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为它们提供热情的结算服务;同时还应与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改善关系,加强合作,增强资金实力。
(六)加强柜面服务,提升银行形象
欲树立银行形象,增强对公众的吸引力、提高存款市场占有份额,宣传是先导,服务是关键。
一是充分利用传统工具和新闻媒体开展经常化、多样化、形象化的宣传活动,要通过新闻媒体、广告广播、喷刷标语、大型广告牌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吸引顾客。营业网点是开展业务的基本点,也是服务社会的窗口,在服务网点和服务窗口要统一标识,为公众创造良好的视觉形象。必须在服务态度和服务设施上下功夫,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增强银行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要更好地树立银行业在公众的形象;二是加快业务电子化步伐,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三是合理布局新网点,搞好就网点维修改造;四是破除储蓄所只办储蓄的固有观念,开办存、贷、汇和代收、代付、代保管等中间业务,拓宽储蓄渠道,全方位揽存;五是坚持主动上门服务,方便存款。
(七)完善考核,建立激励机制
积极围绕总量增长,优化结构的目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一是实行对公储蓄双向承包责任制,激发组织存款积极性;二是考核总量要与考核结构相结合;三是加大存款考核力度,把它作为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方面;四是职能部门要根据组织存款分工不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搞好协作。
(八)充分发挥整体业务功能
商业银行从它的产生,发展,不是孤立的多个核算单位联合体。为适应商业银行组织化存款策略要求,银行要建立经营方式、管理机制的统一整体,增强银行上下组织存款工作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发挥整体功能。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统一制度,做好系统内部资金融通,调剂余缺,争创利润,提高组织存款积极性;二是财务部门要加强存款成本核算,提供信息,争取存款利息率,费用率最低化,同时要疏通渠道,保证银行结算畅通;三是信贷部门要根据比例管理要求,根据调查分析资金运用结构、投向状况发展趋势,通过现代化手段及时掌握反映资金动态,提出对策,使资产负债比率达到最优化,发挥最佳资金效益。
参 考 文 献
1、莫培彦,覃旭忠,《关于农行组织存款策略的探讨》,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5年第11期
2、李梦友,徐建伟,《从当前社会资金流向谈农行组织存款的策略取向问题》,甘肃金融,1999年第5期
3、张家望,管开银,《城区农行商业化后组织存款策略》,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