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资金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二、农村信用社资金组织工作的现状 三、资金组织工作对策 (一)全体从业人员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 (二)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更好参与同业竞争 (三)转变服务观念,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四)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农村信用社品牌,发挥名牌效应 (五)加快硬件设施升级改造步伐,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
(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解决结算“瓶颈”问题
(七)加强成本核算,规范资金组织工作健康开展
(八)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有力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知名度四、结论即千方百计做好资金组织工作是农村信用社当前乃至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常抓不懈
内 容 摘 要
就当前农村信用社融资环境而言,只有加大资金组织工作力度,才能有效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只有解决了自有资金不足这一根本性问题,才能谈到持续、稳健、快速发展。反之,经营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的提高等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所以千方百计做好资金组织工作是农村信用社当前乃至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常抓不懈。
论资金组织的策略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农村信用社伴着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走过了半个世纪之久,几经改革,如今已发展成为综合盈利能力较强、服务功能较为全面、发展后劲实足的地方性金融企业,已成为国家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较现代金融企业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经营中诸多深层次矛盾还尚未解决,自有资金不足,对外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问题仍是困扰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笔者就如何做好资金组织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资金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资金组织工作力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存款,而存款是我们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负债之一,在当前信贷业务仍是农村信用社收入主要来源的情况下,那就依然是存款规模决定贷款规模,只有存款规模的扩张才有信贷规模的适当扩张,只有贷款规模的扩张,才有收入的增加。当然不是存款规模越大越好,我们需要根据经营的实际情况而言,但就目前农村信用社自有资金实际情况看,自有资金不足仍是制约业务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加大资金组织工作力度是农村信用社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
二、农村信用社资金组织工作的现状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一是存款。二是支农再贷款。三是调剂资金。支农再贷款额度有限,期限固定,用途固定而调剂资金成本较高,供给不能及时有效且人民银行对其管理相对较为严格,如必须符合拆入、拆出比例,在其他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存款也就成了我们农村信用社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别无选择,在加快其他融资渠道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只有千方百计的抓好资金组织工作,才能根本的解决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发展与壮大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必须将资金组织工作切切实实的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为业务经营夯实资金基础。同时在资金组织工作中还要注重成本核算,规范资金组织工作健康开展,有效遏制无序竞争。
三、资金组织工作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做好资金组织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只有所有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存款是“立社之本、兴社之源”这一经营理念之后,才能把资金组织工作,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形成思想上统一、目标上同向、事业上同干的良好工作氛围,进而扎实地推动资金组织工作健康开展。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教育引导,让从业人员深刻领悟到我们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夯实自有资金这一基础性工作,自有资金不足谈不上生存更谈不到发展。所有从业人员都自主发挥“主人翁”精神,都意识到“信合靠我发展 我靠信合生存”,这样才会把资金组织工作牢牢的抓在手里,而且抓出成效。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到典型引路,鞭策后进的作用,如开展资金组织工作竞赛月,资金组织工作能手评选等等一系列有益于激发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活动,营造资金组织工作良好氛围。三是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打破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工作惯例,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少老少得、不劳不得”,从而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扎实的推动资金组织工作健康开展。
(二)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更好地参与同业竞争
全面的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服务经济社会的基础,是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金融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特别对增加银行存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时下流行方兴未艾的基金投资业务,不仅给金融机构增加了相当可观的收入,更主要的是增加相当规模的衍生存款,同时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还有现在各家金融机构争相开办的中间业务,最为典型的是代理保险业务,不动用金融机构的资本,只是简单的提供服务,即便增加收入,同时增加了相当部分稳定的存款;只有丰富全面的金融产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才能牢牢的抓住我们的现有客户群体,进而增加“高端”客户群体,为业务的持续稳健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与金融服务经济的现实需求相比,与国外先进的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社发展相当滞后,金融产品少,没有特色和优势品牌,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农村信用社要致力于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切实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提升竞争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一是组织专业团队,针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实际开发适合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二是建立金融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对新产品的研发者给予重奖。三是建立创新产品长效机制,确保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适合市场需求,从而提升我们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促进资金等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转变服务观念,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客户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能促进客户忠诚度的提高。忠诚的客户可以为银行带来稳定的利润,并降低银行的服务成本和销售费用,切实转变服务观念,深挖服务内涵,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银行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现实的选择。农村信用社较其他商业银行无论在硬件、软件建设上都着较大的差距,农村信用社起步较晚,发展滞后,现有的营业场所、技术设备都远不如其他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条件下,硬件建设、软件升级必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所以我们只能“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娴熟的技能、高效的工作、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赢得客户。一是抓好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让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到“优质服务”的重要性,要从信用社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这一问题,所有从业人员牢固树立“服务兴社、服务强社”的从业理念,从而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的用心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人性化的金融服务。二是抓好从业人员的服务礼仪等培训工作,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不是用心就一定把事情做好,服务也同样,需要一定艺术,服务也是一门学问,不是从业人员有娴熟的业务技能就能把服务工作做好,当然娴熟的业务技能是做好服务必要前提,所以我们要不惜成本聘请专业人士对从业人员进行服务相关礼仪进行培训,从服务用语、服务行为进行统一规范,打造农村信用社自身特有的服务品牌,客户无论到哪家网点办理业务,从服务规范上就知道这是农村信用社。三是深挖服务内涵,延伸服务触角,体现人性化的服务,服务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客户来办理业务及结束时,简单的一声“你好”“再见”问候而已,要和客户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做朋友,尽自己“所能”帮助客户解决一些业务之外的实际问题,从而拉近与客户距离,使之成为我们忠实的客户,体现我们“人性化”服务的特点和服务内涵,从而有力推动我们的各项业务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农村信用社特有品牌,发挥名牌效应
大家都明白同样质量的商品,如果牌子不一样,会销售出天壤之别的价格来,这就是所谓的“名牌效应”,名牌是什么,是客户的认知、认可,除了自身品质过硬,那么名牌应该是这样产生的,最主要的是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我们农村信用社目前不是没有特色的金融品牌,而是由于历史的客观的原因,导致宣传无力,无组织,条块分割,致使有些优越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特色东西都不为大家所知。我们农村信用社目前已经开通了大小额支付、“农信银”、“鹤卡银行卡”等业务,这些业务的开通基本解决了农村信用社结算“瓶颈问题”,还有许多优惠政策,如大小额支付、“农信银”业务收费较低,鹤卡银行卡免收工本费等等,但是由于我们的宣传方式固化,简单的发点宣传单,悬挂几条条幅而已,简单的宣传没有形成氛围,导致大部分客户对这些新业务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业务,所以农村信用社要不惜成本,采取灵活而有效的宣传方式,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打造自身特有品牌,充分发挥名牌效应。一是转变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在宣传上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专业的宣传团队,适时对农村信用社的特色业务等进行强有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采取多种灵活且有效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在常规的宣传基础上,要争取在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广播台、网络等方面加大宣传的频度和力度,广告宣传的目的和最终结果就是要达到老幼皆知,同时农村信用社还要在重要的节假日组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节目,既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又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使得员工的良好风貌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三是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教育引导从业人员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自觉地把宣传工作做好,那就是接待客户,办理业务的时,将本社的特色业务熟练的介绍客户,然后再通过客户的口,向外宣传,这就起到了一传百,百传千的效果。通过宣传,打造出农村信用社响当当的特色品牌,实现资金组织等各项业务经营持续快速发展。
(五)加快硬件设施升级改造步伐,合理规划网点布局,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
农村信用社历经几次变革,直至2003年的深化体制改革,后期又成立了省级联社,农村信用社才算有个名副其实的“家”,所谓的硬件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才摆到工作日程,原有的营业场所大部分都属于年久失修,环境破乱不堪,既没有统一的标识,又没有统一的形象,就更不用说什么发挥硬件功能了,较之商业银行的什么营业场所的功能分区、什么设计理念等,我们相差甚远。虽然自省联社成立以来对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由于我们的营业机构众多,成本耗费较大,所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还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使农村信用社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网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按照现代金融企业规划标准,统一设计理念,统一设计外形,即统一设计营业场所外部标识,内部构造,标识要达到全部统一,内部构造上要区分现金业务办理区、自助类业务办理区、VIP贵宾服务区,打造精品网点。二是统一设计购买相关的服务用品,如统一式样的宣传电子屏幕、利率牌、沙发、座椅等,细化到每一个服务环节、乃至业务办理程序等软件建设都要高度统一。三是根据区域经营环境、金融资源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合理确定辖区内营业网点的最佳数量,优化区域布局。以此提升农村信用社综合竞争实力,树立农村信用社新时期新形象,助推存款等业务健康有序开展。
(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有效解决结算“瓶颈”问题
结算渠道不畅,始终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发展,几年来,我们虽然在此项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陆续开通了大小额支付、“农信银”等业务,但是较其他商业银行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如还未实现全国通存通兑业务,结算渠道瓶颈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信用社现有的结算渠道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已严重阻碍了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农村信用社要加大投入力度,致力于科技开发,依托先进的科技支撑我们的业务。一是加快网络系统升级改造的步伐,尽快实现全国联网,彻底解决结算渠道不畅问题;二是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化金融电子业务,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从而有效占领“高端客户”市场,为农村喜用社更好地参与同业竞争奠定基础。
(七)加强成本核算,规范资金组织工作健康开展
资金组织成本过高,竞争无序,始终是我们资金组织工作中的“顽疾”,我们在资金组织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甚至是不计成本,其效果如何呢,显而易见,我们农村信用社的当地存款份额并不是最好,这种资金组织工作模式忽略了成本,短期内取得一定工作成果,但不是长久之计。一是管理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要因地制宜,不能让营业单位不惜成本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二是银监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给储户手续费的做法给予严厉的经济及行政制裁。三是设立行风监督员,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掌握资金组织工作动态,从而及时有效遏制资金组织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八)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有力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知名度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它可以凝聚职工的向心力,激发职工为企业发展而拼搏的工作热情,形成一种“勇攀高峰”的团队信念。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始终把“建设有信合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制定自己的企业为口号,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行风建设活动。通过采取这些举措,确保使全体员工形成“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二是把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和信合发展形势教育,使职工树立“社兴我荣我富,社衰我耻我穷”的企业荣辱观,切实增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忧患意识。三是全力激发员工的开拓进取意识,使职工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确保使其在取得工作业绩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有力推动资金组织等工作扎实开展。
综上所述,资金组织工作是农村信用社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同时农村信用社要抓好资金组织工作也并非易事,需要我们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找准工作目标,有的放矢,牢牢的把资金组织工作抓在手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实现资金组织工作的预期目标,从而实现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东北金融》《中国农村信合》《新时期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