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额信贷的概念………………………………………………….……….3
二、 我国小额信贷的现状………………………………………………………4
三、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前景及思路……………………..……………….….7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渐退出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农村市场,对“三农”的资金投放逐步萎缩,广大农村农民在生产、生活、消费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保证和供给,为解决这一难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植倾斜力度。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责无旁贷,倾尽全力依靠自身优势,以农村为阵地,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积聚资金大力推行小额信用贷款及时解决了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通过近几年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显著。达到了“社农双赢”的目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使得小额贷款这一民心工程能够持之以恒不断进行下去。
对小额信贷问题的研究
岚县联社——程龙
一、 小额信贷的概念
1 什么是小额信贷,顾名思义是在一定额度内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凭个人信用可获得的个人贷款产品。国际上小额信贷的诞生最初是以帮助低收入者获得贷款,减轻贫困为目标的。小额信贷的实践已经扩展到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五大洲。我国也在上世纪90年代将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创新的扶贫方式引入,对象主要面对弱势群体的一种贷款,有一定的政策性。低收入人群由于缺乏可抵押的资产、收入不稳定等原因,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基本状况是供小于求,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已经存在多年。小额信贷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创新的信贷方式,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让贫困人口也能获得贷款”。
2 小额信贷额度划定的标准
小额信贷以什么标准来划定,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标准,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规定是每人每年最高 6000元,学生毕业以后6年内还清贷款。在农村,小额扶贫贴息贷款额度高的有3万元,低的只有1000至2000元。
3 我国小额信贷的种类与实质
从1994年我国首次开展小额信贷以来,目前已经形成了3种模式,第一种是由政府比如扶贫基金开展的小额信贷,是我国小额信贷的主体;第二种是由国际捐赠、民间集资等方式形成的民间小额信贷组织,规模小,比较零星和分散;第三种是由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小额信贷。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的实质是带有政策优惠性质的、面对弱势群体的一种特殊性贷款,目的是让贫困人群在经济上获得帮助。
二、 我国小额信贷的现状
1 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
目前,中国小额信贷机构有七种类型: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进行的批发性的小额信贷;各种非营利的非政府组织所进行的小额信贷;私人建立的一定区域内有限度吸收公众存款的营利性质的小额信贷机构;央行试点的商业性小额信贷公司;农村民间的资金互助和村镇银行所进行的小额信贷。
2 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情况
从2000年开始,农信社根据央行信贷扶持“三农”的要求,以农信社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据统计,截至2007年12月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2260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38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达到1351亿元。获得贷款的农户达到774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6%,占有合理需求并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近60%,受惠农民超过3亿。2.3 民间信贷的存在对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的影响
在我国,普通商业银行还不太愿意开展小额信贷业务,首先是运作成本高昂,同样是提供100万元的贷款,贷给一个人比贷给几百个人的成本要低得多。其次是偿还风险过大。没有担保,银行担心借款人不会如期偿还,造成坏账。因此,我国的小额信贷主要由政策性银行和民间信贷承担,其规模和涉及面还相对较小。
<1> 可能性
从1990年开始,中国就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则,引入小额贷款的孟加拉模式,即格莱珉模式。以上的对比表明,在贷款人群方面,两者是相似的,都是贫困的低收入人群。1996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明确了要把解决贫困户的温饱问题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因此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等方面积极推动小额信贷。1998年开始,全国掀起了小额信贷试点热。2000年之后则是小额信贷在中国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开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农村信用社成为小额信贷的主力军。从2005年10月开始,央行开始尝试新的小额信贷模式,并在山西等5省区开展了小额信贷公司试点,由私人出资,用自有资金发放贷款。
2006年10月23日,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播发的新闻《山西平遥:小额贷款试点受农民欢迎》披露,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到期贷款100%地收回,到期利息按时100%收回。
2007年3月15日,甘肃省首家村镇银行:庆阳市西峰瑞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开业半个月后,吸收存款955.4万元,发放贷款30笔共计845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29笔795万元,微小企业1笔50万元,期限在1年以内,利率略低于农村信用社现行利率。
江西省一项专门为下岗人员自谋职业而量身定做的个人小额信贷,因为下岗再就业员工恪守诚信,实现了良性循环。商业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0.8亿元,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同类贷款额度的四分之一,同时贷款回收率达到了98.3%。
截至2007年3月底,建行上海分行小企业信贷的知名品牌“速贷通”业务已满足近2000户小企业高达100多亿元的借款需求。不良率为0.24%。
<2> 阻碍
虽然小额信贷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要全面推广还存在一些阻碍。首先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保障机制,制约着小额信贷的发展。目前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任何针对性的政策或法规,监管尚属真空状态,民间小额信贷组织没有自己合法的地位和发展空间。
其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当前存款市场发达而贷款市场发育不良,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不足,缺乏为其提供贷款的有效机制。与之相伴的是,中国不缺大银行,但缺社区性和合作、互助性质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缺乏基本的金融供给。城市与农村人均贷款水平差距极大,农村地区的人均贷款额5500元左右,而城市人均贷款近4万元。
三是贷款最低额度缺乏灵活性,与农户贷款需求不适应。国家要求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对象和重点是:到户贷款的贷款对象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主要用于扶持其发展生产。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贫困人口标准偏低,偿还能力弱,金融部门不会冒风险向他们放贷,导致绝对贫困农户的贷款比例低,金融机构为了确保贷款资金能够收回,都对贫困农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信用等级为优秀的最高可贷3万元,较好的1万元,一般的5000元。但被评上优秀信用等级的贫困农户少之又少,而且绝大多数不是贫困户。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部分弱势农户的贷款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弱化了小额农贷支农的效果。偏远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局部出现了“需求少的实现不了,需求多的满足不了”的现象。由于我国贫困人口标准较低,加之贷款金额周期短、额度小,金融机构又要考虑回收等因素,国家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很难覆盖到真正的绝对贫困人口,而得到贷款的贫困农户又难以实现可持续滚动发展。
四是利率两难问题。小额贷款的利率设定面临一个两难境地:如果利率高了,本来贫困的借款人还要为此付出高利息;而如果利率低了,不足以弥补小额贷款的运作成本,又让小额贷款提供机构难以为继。这正是人们对小额信贷利率“高与低”争论的根源。国际上通常认为,小额信贷的利率应高于一般商业利率10个百分点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但其实际水平会因项目模式、资金供求关系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五是信用缺失存在。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2007年7月公布了12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一年以上的借款人的个人信息,本息总计3715.19万元。部分欠贷大学生认为这笔钱就应是国家资助的,就是不想还。
三、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前景及思路
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后,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吉林磐石融丰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贷款公司和吉林梨树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已于2007年3月份正式挂牌成立,我国农村金融面临难得的发展良机。
为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三农”金融服务不足,“三农”贷款难等突出问题,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在全国所有县域都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其自身优势,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农行以县域为基础,发挥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城乡联动,农工商综合经营,既促进了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又与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功能互补,形成合力,有助于建立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为解决我国银行业同质化竞争问题进行有益探索。
2007年1月21日,在“新金融时代”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透露,有关部门正加紧制定《放贷人条例》和相关的管理规定。这意味着,一旦条例出台,困扰小额信贷组织多年的法律地位真空现象将成为历史,小额信贷组织将拥有自己合法的地位和发展空间。
小额信贷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扶贫和金融发展的手段。小额信贷虽不能直接增加家庭收入,却提供了一种机制,即利用它的贷款—还款机制,使借款人的经济活动可以付诸实施和扩大,由此激发借款人的潜在生产力和自信心,从选择自己熟悉的、风险较小的经济活动入手,一步步赚钱还贷。如此逐渐积累,使家庭的财务状况能够良性循环,最终摆脱贫困。需要注意的是,强调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要单纯的追逐利润。财务可持续的目的,仍是为了更好地做大信贷扶贫的项目。而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小额贷款项目和组织,同样也要考察成本收益,并不能因此而放松其成本管理。小额信贷不是政府救助,不是一种扶贫方式,要强调贷款者的信用,强调借了钱一定要还的理念。
在国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帮扶弱势群体,创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近两年,国家对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进行改革,将到户贷款贴息资金改为全部下放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县选择金融机构发放并与其直接结算贴息。各试点地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绝大部分地区一度停止发放的信贷扶贫资金,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正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还开展了“奖补资金”、“村级互助发展资金”、发育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等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到户试点形式,积极探索破解农村金融难题。
针对目前小额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应从几个方面进行政策调整:适当放宽贷款范围,既要有原则性,又要给下面更多的灵活性。把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至2000元的贫困人口纳入贴息贷款范围;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建立担保补偿基金,为绝对贫困农户申请小额信用贷款提供保障,增大绝对贫困农户的贷款比重;进一步增加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规模,提高到户贷款资金,将每户贷款额度提高到1万元;将小额扶贫到户贴息资金贴息时间延长到3至5年,让贫困群众一至二年打基础、三至五年见成效。
党中央和国务院将解决好“三农”问题,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对金融服务产生旺盛的需求,小额信贷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岚县信用联社
程龙
二OO八年九月二十日
参 考 文 献
[1] 郝卫江.小额扶贫贷款低至2000元.中国妇女报,2007年7月3日教育周刊
[2] 刘杰.旨在扶贫,小额信贷将遇发展良机. 北京商报,2007年1月22日(中国金融网)
[3] 张宇哲.小额信贷立规仍无期.《财经》,2007年3月29日(中国金融网)
[4] 高伟. 我国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 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4月27日(中国金融网)
[5] 区健妍、夏杨. 广东教育部门出台新贷款政策. 羊城晚报,2007年7月4日.A3版
[6] 徐超、邬静娜. 孟加拉小额信贷中国启示. 中国经营报,2006年11月6日(中国金融网)
[7] 吴华国.江西:个人小额信贷实现良性循环. 新华网2007年5月17日
[8] 和平.城乡人均贷款差近8倍,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 北京商报,2007年6月29日(中国金融网)
[9] 彭文俊、胡满庆、范传新. 应消除农户小额信贷工作中不和谐音. 金融时报,2007年5月22日 (中国金融网)
[10] 周芙蓉.贵州省小额扶贫贷款难以惠及贫困农民. 经济参考报,2007年3月6日( 中国金融网)
[11] 崔玉清.小额信贷控索“双赢”之路. 经济日报,2007年5月14日(中国金融网)
[12] 银行信贷风险警示:《放贷人条例》呼之欲出.(中国金融网)
[13] 工行网上曝光欠贷大学生 . 羊城晚报转自《北京晨报》,2007年7月19日.A5版
[14] 杨明生.农业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 《求是》,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