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储蓄的意义与作用
二、储蓄为信贷资金的来源,货币回笼手段,同时居民能有计划的安排生活
三、对于储蓄作用的几点思考
内 容 摘 要
我国的储蓄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居民个人所持有的现金是个人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各种方式强 迫其存入或不让其存入储蓄机构。同样,居民可根据其需要随时取出部分或全部存款,储蓄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提取存款。并要支付相应利息。储户的户名、帐号、金额、期限、地址等均属于个人隐私,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合法的手续均不能查询储户的存款,储蓄机构必须保密。
储蓄的意义与作用
所谓的储蓄就是将平时节约下来或者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即存入银行,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与中国不同,西方经济学通行的储蓄概念是,储蓄是货币收入中没有被用于消费的部分,以个人为考察单位的话,个人的实际储蓄(实际是指名义量除以物价水平,下同)就由个人实际金融资产的增加以及实物资产的增加来表示当中个人实际金融资产指的是个人的实际现金持有量和实际债券持有量,实物资产的增加则是指个人用于净投资的那部分支出,由于经济的总体数据是若干个个体数据的加总,所以加总个人实际储蓄之后就出现如下的情况:在不考虑与国外经济联系的情况下,个体A的实际债券持有就是A借出的实际资产,有借出的人就有贷入的人,设为个体B,于是个体B的实际债券持有就是A持有量的负数,推而广之如在不考虑有外部联系的情况下整个社会中的实际债券拥有量在任何的时点总是为零的;此外经济中的实际货币持有量受它所支撑的经济的产出(Y)以及持有它的成本——当下的名义利率(i)共同决定,鉴于我们仅仅考虑的经济中实际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所以可以假定这两个变量(Y、i)是不变的,于是实际货币的持有量也是不变的,于是加总之后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社会总的储蓄都体现在实物资本存量的增加上,也就是实际储蓄等于净投资,包括公司实际储蓄、政府实际储蓄。储蓄的内容有在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及手持现金等。我国的储蓄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居民个人所持有的现金是个人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各种方式强 迫其存入或不让其存入储蓄机构。同样,居民可根据其需要随时取出部分或全部存款,储蓄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提取存款。并要支付相应利息。储户的户名、帐号、金额、期限、地址等均属于个人隐私,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合法的手续均不能查询储户的存款,储蓄机构必需为储户保密。
储蓄做为一种调整实际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手段其作用有三方面:①作为一项信贷资金来源。通过聚少成多、变消费为积累,用来增加生产建设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加速和规模扩大。②作为货币的信用回笼手段,可以推迟部分购买力的实现。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③有利于居民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一、储蓄为信贷资金的来源用来增加生产建设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的调整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加速和规模扩大
信贷资金是指在再生产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以偿还为条件的供借贷使用的货币资金。其来源主要是:各种形式的存款(财政性存款、企业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等)以及银行自有资金。主要用于对企业和社会的贷款,以满足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
在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由四部分组成:①银行自有资金。②各种存款。③各单位委托银行办理结算的资金。④发行的货币。各种存款是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银行自有资金是信贷资金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国家从预算中拨给银行的资金(即信贷基金)和银行从贷款的利息与其他业务收入中按照国家规定留用的利润。信贷资金的运用主要用于发放各种贷款,较少的部分用于金银储备和外汇储备。国营企业是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对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各金融机构在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均衡增长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信贷资金结构,统筹配置信贷资源,优先保证手续齐全、符合项目开工和建设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所需配套信贷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对中央投资计划内已经启动、正在建设中的项目,要保证必要的信贷配套资金及时安排和足额拨付;对符合中央新增投资投向、正在报批或需要继续完善新开工条件的项目,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的密切沟通协商,高效率、扎实做好信贷审查和信贷资金拨付的前期准备工作。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银团贷款,合理分散信贷风险,为符合条件的大型中央政府投资项目提供有效信贷支持。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增加地方财政贴息、完善信贷奖补机制、设立合规的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多种方式,吸引和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央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对钢铁、汽车、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船舶、有色金属、石化、物流等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明确支持方向的专项项目以及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金融机构要根据产业规划的要求和项目需求特点,积极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必要的融资支持力度,切实做好各项配套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
二、作为货币的信用回笼手段可以推迟部分购买力的实现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
从社会来看,总有一部份资金暂时不用,例如: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有一部份资金闲置不用;事业单位的经费先收后支,经常有一部份闲置待用;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中,有一部份是用作积累储蓄的,还有一部份是待消费的。除此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仅人民银行组织的就占全部闲置资金来源的20%以上银行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存款,把这些闲置资金动员起来,投入到生产中去,支援社会再生产。
银行的基本只能是信用中介,从历史上看,储蓄是先于贷款的,没有储蓄,就谈不上贷款,存款是前提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对银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银行的存,贷款是相互影响的,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规模制约着贷款规模,贷款又能创造出存款来,因此重视资金回笼与重视贷款,才能实现银行资金的良性循环,满足各方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货币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只能,有货币就能买商品,社会的货币流通量与社会购买力是密切相关的。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应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以保持商品供求平衡如市场货币流通量超过商品的流通量,就容易引起市场波动,所以货币投放出去以后,必须做好商品供应来回笼资金,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如信用回笼办法来回笼货币。银行可以通过行政办法和经济手段来吸收存款,减少市场压力,调节货币流通。
三、有利于居民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汇丰人寿9日在此间发布一项调查结果,称中国大陆继续保持亚洲高储蓄地区地位,中国大陆居民每月45%的收入都被用作储蓄,并且集中于银行存款。此次调查在亚洲7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印度和马来西亚,是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对象达3563人。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居民持有的财务工具主要是银行存款,其次是房产、股票和医疗保险。在过去的一年里,51%的受访者增加了银行存款、35%增加了房产、45%增加了股票持有。即使如此,仍有近7成的中国大陆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储蓄并不足够,增加储蓄仍是未来的计划之一。此外,近6成的中国大陆居民认为市场欠缺投资工具,难以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该调查指出,中国大陆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家人的生活品质。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医疗费用是最难预计的开支,只有五分之一的中国大陆居民认为自己已准备好用保险或养老积蓄来应对。除了韩国以外,新加坡、印度、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受访者也同样表示医疗费用是他们最大的担忧。针对此项调查结果,汇丰人寿首席执行官老建荣认为:亚洲各地区对于因重疾引发的财务压力、进而对整个家庭长期生活品质的影响尤为担忧。而与亚洲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中国人更依赖银行储蓄来应对医疗风险,缺乏长期的养老规划和保险意识,未能充分利用保险方案来抵御风险。
对于储蓄作用的几点思考
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目前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 当然,经济的合理增长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各种经济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并且要求各种经济资源实现最佳配置。中央银行作为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主管部门,直接影响到其中的财力部分,对资本的供给与配置产生巨大作用。因此,中央银行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在接受既定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储蓄政策操纵的工具对资源的运用加以组合和协调。一般地说,中央银行可以用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办法来促进投资增加;或者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以消除其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和页期效应对投资的影响。
多年来,我国一直把现金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衡量货币流通正常化的标志也是市场货币流通量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之比的经验数据。这是因为,在早期的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不被认为是商品,为生产资料交易服务的储蓄货币不被认为是货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实践早已冲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储蓄不是货币的观念。二级银行体制建立以来,中央银行要管好货币,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客观上就要求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必须由现金转向货币供应量。这是因为:(1)存款货币同现金有同样的职能,而且在货币供应量中,存款货币占绝大比重。随着国民经济货币化、信用化程度的提高,存款货币在货币供应量的比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因此,不能很好的控制存款货币,就不能有效的调节货币流通。(2)中央银行对存款货币的控制程度高于现金。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直接控制存款货币的多少,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及其派生存款的扩张,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换言之,中央银行有可能通过储蓄货币的控制达到控制整个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国家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例如基金,国债,保险等产品,引导国民将手中闲置的资金投入其中,即合理的理财,一方面可以使其资金保持正常流通为社会建设再生产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国民通过购买这些金融衍生产品达到预先的理财效果,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中外金融史》1997年第2版
2、《财经晚报》(上海)2011年8月10日
3、《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4、《经济观察报》2011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