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信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理念尚未全面确立。
(二)风险管理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三)合规文化尚未真正确立。
(四)管理人材严重缺乏。
二.构建有效的农信社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一)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制度执行力。
(二)健全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深化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设立风险管理机构。
(四)培育”合规文化”,切实实现合规风险管理。
(五)贯穿人本理念,提高农信社员工整体素质。
三.综合分析“农信社实力”提升的研究
1.转变传统运营模式,实现信用社健康发展。
2.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
3.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凝聚力、创新机制和效率。
4.业文化建设,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凝聚力、协调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农信社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风险增大,金融市场的深化对现代农新社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用社治理结构规范与否直接决定着内部风险管理效果。本文分析了现代农信社治理的特殊性、国际银行业在规范农新社治理中促进内部风险管理的经验,并针对农新社治理中在内部风险管理方面的疏漏,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风险 风险管理 管理理念
农信社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
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人们意识到农信社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会相互叠加放大,有的则会相互抵消减少.因此,风险的考虑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角度出发,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农信社的角度看风险,即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对于薄弱的农信社来说,更要建立一个可以充分识别,测算,监督和控制起所经营产品和业务所涉及风险的管理框架.农信社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贷风险(Gredit Risk),市场风险(Market Risk),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经营风险(Operating Risk),法律风险(Legal risk)和信用风险(Reputation risk).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不同农信社所从事的具体活动的性质和范围的不同从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组合,风险集中程度以及风险暴露程度.
一,农信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理念尚未全面确立
目前,农信社仍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风险意识淡薄.当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制度相郣时,往往以各种理由加以回避,致使内控机制有效性难以发挥.而且,农信社对于合规风险管理尚未纳入管理者的考核指标中,对于暴露出来的违规问题未能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风险管理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现代的金融风险管理中,完善的内控体制是金融机构得以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部制度保障.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控体制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农信社的内控体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近些年来人民银行和证监会都出台了有关内控的指导性文件,积极地推动农信社内控体制的发展.
(三)合规文化尚未真正建立
近年来,农信社案件仍时有发生,这与农信社在向市场化转轨过程中,往往忙于制度建立和利润的追求,而忽视了对企业合规文化的建立,缺乏良好的合规文化有关.风险管理制度设计得再完美,如果缺乏合规经营理念和深入扎实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在执行过程中亦会出现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的问题,导致违规问题时有发生.部分农信社未能建立独立的合规部门,将合规工作分散于各业务部门,导致合规部门实施上被弱化,未能切实发挥合规部门的作用.
(四)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风险管理不仅以现代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数量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为基础,而且还引入系统工程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目前农信社风险管理仍以经验分析为主,尚未建立与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一致的风险监控体制,且缺少精通风险管理里路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难以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二,构建有效的农信社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一)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制度执行力.
1.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农信社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提高,首先要有积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让员工认识到风险无处不在,合规经营才是风险管理的正确态度.对中小违规问题要及时、严肃处理,从而有利于预防重大违规问题和风险时间的发生。其次,建立风险约束管理机制,以便对农信社经营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等主要风险能够及时识别、监测与管理。再次,全力推进农信社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农信社各项业务运行及其工作人员都处于比较内5制度监督与控制之下,竭力消除农信社风险管理的盲区与盲点。
2.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
为了提高制度执行力,我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现在有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梳理,查遗补缺,充实完善;二是根据新业务开展的需要,适时制定出台新的相关制度规定;三是建立健全对制度执行里的考核处罚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二)健全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农信社管理层要进一步增强风险的意识,确立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确立业务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遵循法律规章着三大目标,构筑监控、中台监督和后台评价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行业发展规律状况、行业风险特征的制定并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成交政策和程序,系统地进行风险管理。重点加强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建设。此外在内部要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并建设好前台监督、内部控制、内部稽核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四支风险内部控制监督队伍。要尽可能将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可将事后监督关口迁移到一线进行事前的预防控制,做到不同岗位操作员只能进入所授权限允许的范围嫩办理业务;在业务运行过程中要实行适当的责任分离制度,如钱帐分管、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与使用分离、业务经办人与会计人员相分离等。内部稽核对风险内部控制必须要努力提高预测风险的智能和水平,。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教训是人们过度崇拜各种数学危机模型,结果落得个头破血流,损兵折将的下场!从无数防范金融风险成功的案例来看,凡是能广泛收集经济金融变化信息,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思考,有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一旦发现风险苗头,就当机立断采取防范风险措施,就可避免发生风险损失。比如在2004年10月,中航油新加坡衍生产品违规投机交易巨亏5.5美元中,一家外资银行拥有预测风险的高智能,及时出逃未遭损失,而我国的一些中资银行不但不出逃还进入,终于遭受巨大损失。这次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监管的疏漏和缺乏应有的信息预警,难辞其咎。信用社的监管部门应认真吸取美国监管部门的判断能力、监管能力和预警能力缺失的教训,确保农信社经济金融运行的安全!
(三)深化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设立风险管理机构
农信社法人智力结构改革,有利于农信社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的实施。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智力机构,健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农村信用社组织体制主要包裹农村信用社内部法人治理,机构设置和业务运营的管理两大方面。农信社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履好理事会的“看关责任”,落实合规应从高层做起的要求,同时组建有效的合规部门,设立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及时向理事会报告重大违规实事件。
(四)培育“合规文化”,切实实现合规风险管理
合规文化是指银行对风险控制的行为总是在防御性的保守注义和极端不负责任的冒进思想之间波动。尤其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农信社所面临的风险将越来越大,风险的种类越来越多,风险的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而复杂,任何一种风险管理的办法都有其局限性。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培训班、风险管理与专项教育、检验交流等多种途径,以培育一种在全向下得到沟通、讲究诚心、勤勉尽责、排斥利益冲突的风险控制文化,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五)贯穿人本理念,提高农信社员工整体素质。
在管理的诸多要素中,人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依法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因坚持以人为本。农信社点多面广,信息传递不及时,容易印发操作风险以及决策风险。加上随着业务不断创新发展,新的风险和问题不断出现,对农村信用社业务人员、内部风险管理人员和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信社应尽快培育一支高素质、善管理的现代管理人才队伍,提高全社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构筑农信社全面风险管理的长效机机制。
三.综合分析“农信社实力”提升的研究
综合分析提升“农村信用社实力”应该是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
转变传统运营模式,实现信用社健康发展。
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服务质量是服务行业的生命线,作为服务行业的农村信用社,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因此,要想对外树立好形象,对自己就得严格要求。另外,高质量的服务不仅只是前台的“微笑服务”服务的核心在于专业、安全、理解、便捷、真诚。熟悉农户,了解农户,关心农户,做农户的知心朋友,把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凝聚力、创新机制和效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的成果,联合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实际,提炼确立既健康向上、充满活力,有符合信用社的文化理念,本着务实、渐进、持续、有效的原则,不断创新,通过有效的企
业文化建设,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凝聚力、协调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建立平衡协调的发展模式,建立自己的品牌战略。农村信用社以知识、资本为基础构成的金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不会直接显示出来,必须通过优质的服务来体现,而品牌则是金融服务的标志。实现农村信用社内部一价值为主的企业文化和外部一品牌,是提升农村信用社势力的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唐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
[2]郭建.《求真务实,农信社生存发展之本》.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3
[3]童德平.《改进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之我见》.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3
[4]雷小洪.《浅谈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中国信合.2005.4
[5]刘梅生,周国林.品牌建设是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南方金融,(2008),(1)
[6]袁志刚等,走向国际化的金融创新与管理变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