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银行的概述
二、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
三、促进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措施
四、结论
论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摘 要: 虚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作为社会资金运动中枢的银行,其网络业务的发展成为了全球金融创新的共同亮点。文章通过分析国际网络银行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我国网络银行在新形势下发展所面临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网络银行 产生 发展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领域的渗入,当今世界银行来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向科技化和网络化发展,从客观上讲,银行经营的网络化不仅是科学技术加速进步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关系和组织结构不断进步的结果。它对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区域化、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对传统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贸易活动和营销观念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压力。网络银行的兴起不仅打破了银行业的垄断地位,而且也模糊了银行业与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界限。因此,适应电子时代大潮的冲击,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发展网上银行,进行业务整合是传统银行业发展所必须采取的重大战略步骤。
一、网络银行的概述
(一)网络银行的定义
网络银行也称虚拟银行或在线银行。根据美国著名的网络银行评估网络-----Gomez界定,只有至少提供以上五种业务中的一种的银行才能称为网络银行:网上支票账户、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动服务和网上个人信贷。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普及,商业银行开始进军网络,形成网上购物、支付一条龙的服务。从1995年10月的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到现在,它的发展深深的改变了我们的传统生活。[1]
网络银行突破实物媒介等传统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性,接近客户与银行的距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时的快捷金融服务。电子货币作为网上交易必备的支付工具在电子商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Internet形成了世界范围的通信网络,以电子货币进行的结算服务已出现无国籍化趋势。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金融机构与外国金融机构之间将处于直接竞争的经营环境。
(二)网络对银行发展的意义
网络的发展一方面要求商家和消费者的开户银行提供资金支付支持,有效实现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也给银行业带来了机遇,网络技术为突破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拓展和延伸银行的服务提供了有利的武器。
1、巨大的市场,全新的竞争规则
数以亿计的网络用户被互联网连接起来,而且以每年70%的速度增加,为银行业展现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市场。基于Internet的网络赋予银行业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带动金融业实现国际化,这预示着网络时代的银行,主要靠先进科技所增加的竞争力来确立竞争优势。
2、全新的服务模式
网络时代的银行突破了传统的经营和服务模式,出现了网络银行、自助银行等,以此提供全功能、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新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超越时空的“AAA”式服务,即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金融服务。
(三)网络银行发展的原因分析
面对全球网络银行的发纳入热潮,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日趋成熟的Internet互联网技术是网络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通过将互联网高科技应用于商业银行乃至于所有金融机构,使金融业务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范围扩大,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从而诱发了各国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
2、政府的大力重视、支持是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动力。美国政府在1993年率先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NII),拟投资4000亿美元,建立一个连接全美几乎所有家庭和社会机构的光纤通信网络。1994年9月,又提出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倡议,建议将各国的NII连接起来,组成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网,实现全球信息共享。为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积极响应,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此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3、银行业为争夺发展良机而促进了网络银行的发展。从银行400多年的发展历史分析,银行总是当时先进技术应用的先行者。因为在银行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行业里,只有最先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而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便很有可能被淘汰。
4、IT企业的运作加速了网络银行的发展。网络银行是现代金融创新的重大成果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IT企业和IT业者,为分得市场利益或独立发展网络银行,或与金融机构携手共同发展网络银行。
二、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
(一)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状况
1995年美国第一家网上商业银行的开业,揭开了银行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引起世界各国经济界、银行界的极大关注。从此,各国银行纷纷走上互联网,在改善银行经营绩效及服务功能的同时,开拓网络银行业务。据统计,目前“世界银行100强”中70%多的银行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向客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世界上近4000家银行加入了互联网。以下就世界上一些著名银行的网上业务作简要介绍。
1995年成立的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Network Bank)是世界上第一家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它的出现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国花旗银行(Citicorpor Citibank)是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组织,在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有近450万客户。花旗网上银行服务主要是“直接存取”(Direct Access),它是一种方便而安全的联机理财的好方法。提供的服务主要有驱动器检测、浏览器核对签名进入、私人秘密与安全、用户指南及用户协议等。
美州银行(Bank ofAmerica)的网上业务主要集中在家庭银行(Home Banking)方向和在线银行(Bank on Line)上。使用美州银行的Home Banking,客户可以利用计算机在任何时候进行网上银行业务,仅利用键盘和鼠标即可将客户带人与美州银行相连的支票、储蓄、货币市场、存款帐户等,检查当前帐户余额,划拨资金,下载喜爱的理财软件,并可以利用支付帐户支付每月的每笔开支。
国民银行(National Bank)是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通过其广泛的零售银行、网络业务和多样的金球金融活动,在美国和所选国际市场上为800多万家客户提供服务。其网上业务主要有:国民银行在线、商业表达、理财服务、投资服务等。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anada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是加拿大最大银行之一,不久前入围《财富)500强,列第365位。它提供的服务主要在于“个人计算机银行业务” (PC Banking),具体项目有个人银行业务、小企业银行业务、投资信息、投资管理、CIBC旅行、医疗保险旅行和医疗保险等。
(二)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状况
我国银行开办网络银行业务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型,即由总行设立唯一的网址,所有交易由总行的服务器完成,分支机构只接受客户现场开户申请或发放有关软件、硬件工作。另一种是分散型,即总行和分支机构均设有网址,当地业务由分支机构的服务器完成,然后经由内部网络传输到总行服务器。
1997年以来,招商银行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目前,中国国内已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家分支机构拥有自己的网页和主页,其中开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拥有的个人客户已超过2万户,公司客户超过1000家。[2]
招商银行在1997年2月28日正式建立自己的国际互联网网址:://.bj.cmbchina.eom,成为国内首家网上银行,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受到客户的广泛赞誉。它开展的网上业务,如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支付系统、通用网上购物广场、实时证券行业系统等,开辟了新的银行业务领域,也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其中网上企业银行能提供同城转帐、异地电话、信托、母公司与子公司帐务稽查等业务;个人银行能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帐务、简单财务分析、转帐等服务;通用网上购物广场为没有能力开发网络购物系统的中小型商家提供网上交易的机会,客户用低廉的费用就可以得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
自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网上业务以来,设立网站或开展交易性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数量增加。网上银行业务量在迅速增加。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2007年个人和企业使用网上银行的比例持续增长。2007年“2007中国网上银行成长指数”表明:个人网上银行成长指数为6207,比2006年增长了6.4%,整个市场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企业网上银行成长指数为58.84,比2006年略有增长,与此同时,企业用户网上银行使用呈逐步代替传统银行业务的趋势。其中,58.6%的企业使用网上代替冲啊过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有26.1%的企业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了50% -60%的柜台业务;26.9%的企业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了70%-80%的柜台业务;网上银行90% 以上柜台业务的企业用户比例也超过了5%。
按目前各家银行开通的网上银行服务系统,一般分为个人网上银行和企业网上银行。无论是个人网上银行或企业网上银行,都是以互联网为媒介,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产品。在业务方面,目前我国的网上银行服务内容包括:(1)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新闻资讯、银行内部信息,投资理财信息。(2)个人银行服务(3)企业银行服务(4)银证转账(5)网上支付
(三)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来看,人们普遍看好网上银行,认为它有强大的优势,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截止到目前,真正的网上交易却很少,跨行转帐还无法通过网上银行进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网上银行的安全和可靠性问题。网上银行的安全性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客户要确认其所连接的银行是它所希望连接的银行,即确保银行身份的正确;其次,银行要确认连接上来的客户一定是合法的客户而非黑客,即确认客户身份;再次,要保证数据在相互传递的过程中不被网络中的非法入侵者窃取和篡改,同时也要保证对已经完成的交易数据不被交易各方中的任何一方修改,即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这些安全要求目前已有相应的实现技术。
此外,网上银行还要建立便利和通用的安全认证方法,在方便客户,绝不透露客户个人隐私的同时提高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将是发展网络银行所要面对和克服的最大障碍。目前,网络银行已经采用了防火墙、虚拟保险箱和其他加密技术来保护自己,保护客户的利益不受侵犯,但网络风险仍然存在。
2.网络介入和安全标准的制定问题。目前,各网络银行出于安全考虑,分别采用了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或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交易标准。“中国银行”目前采用的是SET标准,“中国建设银行”目前采用的是SSL标准。[3] 这两种标准各有优缺点,无法完全避免和防止黑客的干扰和破坏。目前,各国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网络银行发展的阶段不同,使得国内和国际间的网上银行网络都是各自独立而不是连为一体的,即涉及到网络接入标准问题。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国内之间,以及国际之间网络银行相互之间信息和服务的沟通与联系,限制了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未来必须建立统一的网络接入标准。
3.有关网络银行法律制度的建立问题。随着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在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客户之间、客户与客户之间产生各种交易纠纷,这就要求必须事先制定和明确交易各方各自在网上金融交易服务中所应明确和遵守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以及事后的仲裁标准,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假冒电话银行骗取客户账号资料,伺机盗取账内资金;工行、农行、中行等多家银行的“假网站”频频招摇过市⋯ ⋯ 近期,接二连三曝光的金融网络安全事件,给许多人的心理投下阴影。最突出的是广东自助取款机许霆一案,从“许霆案”审理开始,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徐松林教授就一直坚称“许霆案”只是民事案件。徐松林分析,在定罪时,公诉人称柜员机是金融机构。但到了认定是否盗窃的时候,对于辩护人称柜员机识别了许霆的身份,自动给付钱财,并非盗窃罪的秘密窃取要件,公诉人又称柜员机知道并不等于银行知道,机器不是人。这里就存在逻辑混乱,既然柜员机就是金融机构,那为何又不能代表金融机构,为何柜员机同意给钱了,还不代表银行同意?就此,徐松林认为,定罪的时候柜员机就是金融机构,在分析犯罪构成的时候,又宣称柜员机不能代表金融机构,因此前后逻辑没有统一。这就暴露出了银行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的滞后性。
三、 促进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措施
网络银行不仅具有传统银行风险,即资本性风险突出、流动性风险加大、操作技术风险凸现、信用风险剧增等,且有其独特的风险,即风险的非行业性和外生性。由此可见,网络银行风险不仅产生于市场价格的波动、于一系列外生变量,如软件、硬件配置和技术设备的可靠程序等。此外,还存在外部金融秩序风险,如在互联网上,非法网络银行或非法信用工具以及利用网络搞金融诈骗现象可能会大量出现,将成为扰乱金融秩序的新问题。因此,宜从以下多方面采取措施,实行综合治理。
1、加强银监会职能,加强外部监管
网络银行的兴起,给金融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在完全开放性的网络上建立起一套新的金融交易规则,以防范个体银行行为,促进合理有序的网络银行竞争。为保证网络银行的建设和扩展的顺利进行,应由银监会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广泛的技术和管理合作,统一制定一套网络银行业务结算、电子设备使用等规范标准,确保硬件和软件、客户应用技术和系统以及网络建设和扩展能与国际金融业接轨。同时,对网络银行的设立、管理,具体业务功能的实现及软、硬件系统的应用进行研究,选择安全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另外,银监会应对现有业务审批制进行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具体到网络银行业务,可采取备案或批准制两种方式,对风险小的网络银行业务或传统的银行业务网络化采用备案制;对风险较大较新的网络银行业务,采用批准制。
2、健全法制,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
(1)在法制体系构架上,注重基础法制与专门法制的配套建设和协调,早日弥补电子化交易基础法制的“空白”。 (2)在立法价值取向上,应重视对消费者,尤其是个人消费者的保护,禁止交易合同中各种对消费者以歧视或不公平的规定,并在具体风险的分担上给消费者以保护。通过健全法制,真正实现网络银行业务的“有法可依”。同时应当明确,完善技术,使得不法之徒的犯罪成本提高是首选途径。我们应当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来确保网络银行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如防火墙、乱码和加密技术等,及时准确地在客户和银行之间传递正确的信息,同时防止非授权用户(如黑客)对网络银行所存储的信息进行非法访问和干扰,营造一个可以信赖的网络金融环境。
3、进一步发展网络银行业务
与当前银行服务综合化的国际趋势相一致,网络银行打破了传统的行业界限。而目前我国仍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管体制。为尽早与银行服务综合化国际趋势相一致,我国应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促进银行在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合法委托的情况下,积极开办代理证券类业务或代理保险类业务。
4、树立网络银行的品牌形象,促进客户群更新消费观念
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机制,改变金融服务消费的交易行为及商业习惯,运用营销策略,树立网络银行的品牌形象,建立网络银行客户经理制,促进客户群更新消费观念,为客户提供及时、高质量的“AAA”服务,即客户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 (anywhere)、任何方式(anyway)都可享受到银行服务。
5、造就高素质网络银行人才
网络银行是金融业与高科技产业完美结合的产物,因此,科技水平提高是推动网络银行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先决条件是对综合人才的培养。我国目前不仅人才匮乏,而且还面临入世之后外资银行激烈的人才竞争,因此,应积极采用科学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注重培养、引进新型金融人才,形成一支包括各类专门人才的复合型队伍。
此外,借鉴国外经验,运用商业保险作为对发生风险时的经济补偿方式,据此,我国宜适时推出网络保险新品种,以更好地支持我国网络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我国的网络银行作为新经济的产物,是传统银行的发展和延伸,也是我国未来银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筹码。作为以信誉为生命的银行业,只有对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周全考虑,同时不断地完善战略和实施发展对策。这样,网络银行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谢平,尹龙.《网络银行:21世纪金融领域的一场革命》[J].财经科学出版社,2000(4)。
[2] 杨高林.网络银行营销概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 金光华.电子货币[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