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概述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含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①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②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科技的进步是创新的手段保障。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提升观念,积极倡导经营观念的创新,即:市场、效益、风险和人力资本等观念;
(二)推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以及组织机构的创新;
(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业务的开拓和创新。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约束机制
(一)创新带来的风险表现;
(二)健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三)完善金融立法、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内容摘要
随着市场竞争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和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上的创新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方面,因此创新是唯一出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的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主要涉及到业务范围、自主经营、人才的争夺,市场份额的划分以及创新的金融手段等一系列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更是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供了手段保障和技术的可能。随着加入WTO组织的步伐加快,如何进行业务创新将成为新的热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客观上需要突破一些行规和金融监管,但金融监管在本质上是鼓励、保护和规范金融创新的,这一矛盾成为了改革创新的内动力。首先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必须提升观念,积极倡导经营观念的创新,包括市场、效益、风险以及人力资本等诸多观念;其次是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组织机构的创新,以期发挥其最大作用,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业务的开拓和创新,但是创新犹如一柄双刃剑,给商业银行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诸如信用、利率、负债、清偿风险等等,如何消除和减少风险呢,本文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角度,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试用从健全风险管理运行制度,完善金融立法和建立内部管理责任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消减因创新带来的风险,以供同行参考。在新世纪里,银行业务创新将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创造广阔的天地。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初探
随着市场竞争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和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我国商业银行要适应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壮大。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高风险属性,创新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银行风险的增加。下面,笔者就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和由此带来的主要风险进行阐述,并寻求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概述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含义
纵观当代银行创新极其内容,可以看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以传统存贷为依托,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产生或引进的新事物,包括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组织机构的创新等,从而使银行服务领域的不断深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以自身的不断创新,以期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以及投资需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当中国加入WTO,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向纵深方向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也进入了关键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规划要求商业银行加快改革、发展,实现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实现业务和服务手段的多功能和现代化。
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球经济竞争加剧,企业兼并特别是大型金融企业兼并层出不穷,出现了一批超级跨国银行,这些跨国银行在实行低成本扩张以后,业务趋向综合化、全能化、网络化,并借助金融电子化和先进通讯手段形成全球经营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金,开展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各项业务。这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和新鲜的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银行业和国际银行业之间的差距。
2.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1)业务范围问题。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强调金融自由化,银行向全能银行发展,即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和投资银行发行、包销和承兑证券交易业务的结合,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而我国的银行法则坚持分业分管,分业经营。当世界上的银行正在向全能化银行的模式进入开放之时,而中国的银行却走着严格金融分工的美日模式的旧路,显然同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格格不入。在加入WTO后,这个矛盾会变得更加突出。因为外国银行会依仗全能银行或其一系列子公司的业务优势来争夺客户,而我们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不但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妨碍了自己去积累全能银行综合服务的经验。
(2)自主经营问题。国外银行有自主经营的优势,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则相对较弱。例如,外资银行对存贷利率市场化的掌握自主性较大,特别是呆帐准备金的提取额度和呆坏帐提销的自组性也较大。而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很多限制,特别是呆坏帐核销还要有众多行政部门的参与。加入WTO以后,这些分权式管理,如果不改革创新,实际上也都将成为国内银行参与竞争的障碍。
(3)人才的争夺。这实质上是一个劳动报酬即分配制度问题,外资银行能够以高薪控人,而国内银行却是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大锅饭”工资制。加入竞争后,势必会导致不少既有国外工作经验,又熟悉国内客户和我国体制背景的优秀人才的流失。这些人才将使外资银行的竞争如虎添翼,其实,金融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4)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问题。加入WTO后我国国际贸易量将飞速增加,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冲击的首先是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信息咨询、家居理财等也将是其拓展的主要领域。其次是批发业务,一些产品外向型的绩优客户将是外资银行竭力争夺的对象。在外资银行获准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之后,这种竞争将会开展到银行业务的每个角落。
(5)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的竞争。据美国方面公布的消息,外国企业和外资银行可以进入诸如之类的消费信用领域。这里说明外国银行将以某些国外的已经成熟而在中国尚未普遍推开的金融手段介入国内银行的竞争,而这正是国内银行所欠缺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崛起,企业直接融资迅速发展,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的需求比重趋于下降,使银行的传统经营空间相对缩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仅满足银行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居民个人则要求银行在提供传统储蓄业务的基础上,提供信贷、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服务)。随着央行的多次调整利率,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差在迅速缩小,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市场发生的这些变化,迫切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空间。
3.科学技术进步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手段保障
金融创新不仅是一种客观现实活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其成为了可能。随着金融服务的电脑化、网络化和一系列高科技在我国金融领域的应用,为我国金融业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它不仅可以使银行提供快速、便利的金融服务,降低成本费用,还能促进金融业务向纵深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之所以能推动金融创新,是因为哪一家银行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自己的业务,谁就能率先获得占领市场的优先权,而每一种高技术的应用总是与金融创新的行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技术进步的支撑和保障,金融创新是无力的,缺乏现实和快速推广的条件。所以正是我国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才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有了技术支撑。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提升观念,积极倡导经营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需要一个过程,它是自我否定、重新定位、自我超越的过程。我国商业银行要想科学地进行金融创新就必须确定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经营观念,主要有:
1.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商业银行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灵活多样,随机应变的经营理念,把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的要求和市场发展变化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策略的依据和方向,也只有随时获悉市场的动态发展,才能适应瞬息变化的市场,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有效、便捷的服务。
2.效益观念和风险观念。在经营管理中,始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商业银行的立性原则也充分体现了它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的。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代理国债、基金销售等一系列金融活动以获取最佳收益,但商业银行在从事金融活动中,也要树立起风险观念,高风险势必带来高效益,很多实例表明商业银行只有在高效、安全的营运机制下,才能得以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3.人力资本观念。随着金融业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转变,从业人员数量在减少,但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却大大提高。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这就特别要求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吸纳、培养和使用,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而且还是企业兴衰盛败的关键。
(二)推进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与组织机构的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体制和机制创新,只有建立面向市场和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组织机制,才能对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拓展业务并有效地防范风险。
(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业务开拓和创新
在激烈的金融同业竞争中,商业银行只有致力于业务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业务发展的潜力和质量。因此,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除了提高传统业务和经营水平之外,战略性的选择应该是发展中间业务以及零售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首先发展中间业务要严格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要鼓励银行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提高效益的一次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他们的中间业务已经非常完善、齐全,而且银行的收入大约有70%来自于中间业务。因此,事例已有的中间业务品种,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开发,以形成具有各行业务经营特点的中间业务统一品牌和服务组合,以提高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约束机制
(一)创新带来的风险表现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犹如一柄双刃剑,在带来许多正面效应的同时,它所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容置疑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风险增加;(2)利率风险增加;(3)比率风险增加;(4)或有负债风险增加;(5)流动性风险增加;(6)清偿风险增加。
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起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约束机制。
(二)健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规范金融创新的主体行为,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立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在创新过程中,风险日益增大,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商业银行面对金融环境变化,必须确立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观念。
2.明确风险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在创新新产品,推出新业务时,必须遵循谨慎决策的原则,切勿盲目从事,急于求成;商业银行要遵循分散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3.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折不扣地执行所制定的内控制度,商业银行统一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规则或指标体系,此外还要建立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系统。
4.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商业银行要有自我约束的危机感,要强化约束机制,从内部着眼,而当务之急是完善内部管理责任机制。
(三)完善金融立法、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直面WTO,商业银行要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更要讲合法经营。为了保障金融创新活动在正常有序的轨道上进行,适应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完善金融法规约束,强化中央银行监管职能,及时规导商业银行的创新行为,避免金融过度震荡,使之有利于金融发展和经济运行,应是明智的选择。为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不断活跃,制定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及衍生业务管理条例及法规势在必行。只有这样,金融创新活动才能纳入规范化之路,有序而合理进行,以减少风险,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
在进入WTO之后,我国金融业会有一个必要的调整和改革,而且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进行业务创新将成为热点,但是从总体看,由于我国入世后开放型金融结构的加速形成,创新的不断开展,将大大有助于我国积极吸收国际上先进金融运行结构制度与方式。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客观上要求打破一些行规和金融监管,但金融监管在本质上是鼓励、保护和规范金融创新的。这一改革的内动力,势必加速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可以预见,入世后,我国金融可望获得快速推进,国内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步进军国际金融舞台,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的各类竞争,逐渐确立自己的跨国化与全球化动作战略与方式。
总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将有望对我国金融发展的跳跃式战略及现代化目标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并进而对我国整体经济在新的世纪中保持与增强活力,实现持续的高速增长与跳跃式发展目标作出显著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章宏,《中国商业银行竞争方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2]刘志峰、欧阳博,《多一点金融创新》、《金融时报》,2002-04-04第4571号
[3]方诚国,《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建设规范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新金融》,2001年第11期
[4]薛峰,《银行信用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5]唐文琳,《中国金融业与WTO》,广西出版社,2000版
[6]于洪,《加入WTO与我国银行业的政策取向问题》,《新金融》,2000年第6期
[7]王伟,《商业银行如何建立信用防范体系》,《新金融》,2000年第3期
[8]李晓西,《21世纪中国银行业风险及防范》,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1月版
[9]戴相龙,《迈向新世纪的中国银行业》,《中国金融》,1999年1月版
[10]卢自愿,《电子网络化对商业银行客户与市场影响》,《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1月
[11]高明等,《21世纪国外银行业的发展及经营趋势》,《城市金融论坛》,2004年第4期
[12]卓夫,《金融服务的重大创新》,《金融时报》,2002-04-11第4578号
[13]李岚,《促进网上银行健康发展》,《金融时报》,2002-04-12第4579号
[14]戴相龙,《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竞争能力》,《金融时报》,2001-12-29第4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