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界定
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1、发展中间业务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2、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化解风险,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3、发展中间业务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流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1、中间业务品种逐渐丰富
2、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3、中间业务细节差异大
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有待更新与完善
2、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少、质量低、范围小、收益低
3、硬件设施有待提高,技术手段还需进一步改善
4、专业人才缺乏,中间业务服务手段落后
5、银行同业非理性竞争现象突出
6、缺乏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7、杀鸡取卵式的收费政策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发展
五、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
2、加快中间业务产品开发创新,提高产品收益
3、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市场空间。
4、充分利用先进完备的技术手段和设施
5、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6、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培养和提高专业人才素质
7、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标准
8、健全中间业务风险控制体系,严密防范银行风险。
内 容 摘 要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加大,中间业务增强银行盈利水平的功效逐步显现,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长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拓宽中间业务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使其朝着经营品种多样化、盈利结构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试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拓展中间业务进行探索。
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共同构成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经过39年的
培育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富有竞争性的开放的银行中间业务市场,但与外资商业银行相比,中间业务仍然是中资商业银行的软肋,存在不少的问题,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增强自身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界定
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机构、设施、信誉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而且不影响商业银行的负债、资产总额,又能为银行带来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通过为客户办理收付和一系列委托或代理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经营活动,为银行带来可观的非利息收入。银行在此类业务中既不是真正的债权人,也不是债务人,扮演的只是中间人的角色。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属于服务性质的,它既能吸引顾客为商业银行增加利润,又能满足社会经济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三大业
务之一,有着重要地位。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
按功能和形式划分,中间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结算类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一项中间业务,指那些由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收付有关的业务,如信用卡、押汇、结算、出口托收等。融资性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传统信贷以外的其他融资服务而引起的有关业务,如信托、租赁、投资、代理融通等。
(2)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从事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各类交易引起的业务,如金融期货、期权、互换业务、各类投资基金托管等。
(3)担保性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承担风险的业务或向客户出售银行信用的有关业务,如担保、承兑、承诺、开立信用证等。
(4)管理性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自身经营管理上的职能和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引起的有关业务,如各种代理收付业务、代保管财物、代理理财业务等。
(5)其他类中间业务,其他上述以外的中间业务,如交易类中间业务、咨询、评估、财务顾问、电子计算机服务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1、发展中间业务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面对日趋严峻的竞争与挑战,我国商业银行更应加快步伐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增强自身竞争力,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能否在中间业务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系到商业银行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格局中能否生存。
2、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化解风险,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商业银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随着金融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原有的单一业务结构风险不断增加,获利能力也逐渐降低。中间业务涵盖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反映了经济生活中企业和个人对银行层出不穷的需求,而且中间业务具有风险小、收益高、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的最大利润增长点。为了增加收益,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3、发展中间业务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流
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于促进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带动存款业务的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
改善金融服务,提高综合盈利能力,改善客户结构,降低银行风险,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也越来越重视,中间业务已经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各个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所以无论是从国外还是国内银行竞争来看,中间业务都必定成为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流。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业调整战略的重点。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步伐的加快,与过去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中间业务也获得较快的发展。
1、中间业务品种逐渐丰富。上个世90年代以前 我国商业银行间业务范围狭窄, 业务品种单一,层次较低,只能从事传统的中间业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获得很大的发展,业务品种增加至260多种,主要包括结算类、担保类、代理类、承诺类 、基金托管类、咨询评估类等诸多品种。尤其是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的火爆,使得代理证证券、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买卖等中间业务强劲增长。
2、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近年来,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等大银行中间业收入增长迅猛。1998、1999年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其中工商银行的比重仅占1.33%。随着国有银行的上市,到2007 年, 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大大提高, 其中工商银行达到13.09%, 比2006年提高 4.4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所占比重达14. 10% 中国银行所比重达13.59%.
3、中间业务细节差异大。仔细研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变化与分布,可发现各银行之间中间业务发展的具体差异。招商银行的银行卡手续费、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是支撑其中间业务的两大收入来源,北京银行的代理手续费则是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里占比例最高的。建设银行的代理业务手续费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总额30%,中信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代理业务、商业银行卡手续费、咨询顾问费、理财、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等。
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有待更新与完善。受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制约,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依然存在重资产负债业务,轻中间业务的思想,对中间业务的研究和投入不多,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仍是注重规模扩张,把中间业务作为带动存贷款规模扩张的手段和工具来看,因此在内部管理上,国内商业银行大多还没有设立自上而下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没有专门经营管理中间业务的综合部门,经营和管理人员都是兼职。银行产品处于盲目开发、分散管理的发展状态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2、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少、质量低、范围小、收益低。经过长期的发展,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虽有较大的增加,但与外资银行相比,品种仍然较少。由于传统中间业务品种单一、范围有限、层次低下、发展速度缓慢,满足不了客户的不同层次需求。
3、硬件设施有待提高,技术手段还需进一步改善。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电子设备的投入不多,我国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网络化程度和效率都比较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但远远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服务功能上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距较大。
4、专业人才缺乏,中间业务服务手段落后。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是金融业的高科技板块。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专家。与西方商业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既精通银行业务,又熟悉企业管理和资本运做的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培养和储备不足,与新兴中间业务创新的要求差距较大。由于现阶段各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学历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间业务上的投入明显不足,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复合型的中间业务专业人才。这种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能否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业务品种的重要因素,制约了中间业务新产品推广和中间业务服务质量的提高。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又一“瓶颈”。
5、银行同业非理性竞争现象突出。商业银行同业之间存在恶意抢夺客户的现象,使中间业务在一定程度成为各个商业银行抢占市场的工具。
6、缺乏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在各基层行里,业务量大,人员少素质差,再加上目前普遍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使得中间业务的发展并不理想。商业银行在思想认识方面重视存、贷利差收益,忽视了中间业务,缺乏对中间业务的深层次研究。在考核中轻视中间业务,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缺乏鼓励开发中间业务的措施和正确导向。
7、杀鸡取卵式的收费政策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发展。部分商业银行片面追求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在中间业务的收费上也在过于冒进,如2007年,五大商业银行联合进行跨行查询收费,后由于批评潮起,在监管部门干预下进行了调整。如大额取现收费,单位同城存款收费;还有不顾客户类型、特点,实行一刀切的收费政策。如资金证明和银行询证函收费等,颇受客户诟病。这种做法,固然能取得一定的业务收入,但更多的是把新客户拒之门外,许多经常发生类似业务的老客户另攀高枝,也不利于基层机构营销积极性的调动,对银行的有效客户群的扩大伤害不小。要知道,客户群的培育与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此下去,这种收费策略必将严重影响银行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五、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进行盈利模式转型,而中间业务的高速发展必将逐步成长为未来行业盈利来源的重要支柱。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如能顺利完成战略布局调整,中间业务必将是其中一大亮点。
1、转变观念,提高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当前,商业银行要从实际出发,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把中间业务提高到实现全行经营战略转型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中间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项目来抓。首先,各级商业银行的领导必须带头转变观念,采取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其次要注重市场营销,让银行和企业及个人都能正确认识中间业务的性质。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考核,奖惩挂钩。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及数量,尤其是收益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提高各基层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2、加快中间业务产品开发创新,提高产品收益。创新是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商业银行应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细分客户群,避免产品同质化,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不断设计出新的业务品种,特别是创新技术含量高、不易模仿的衍生产品业务及组合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其次,商业银行应加强金融市场研究,积极创新交易业务和债券类、票据类货币市场产品,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创利空间,积极发展分级型企业债,银保合作、银证合作,加快信用卡、电子银行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积极推进衍生产品业务和财政性业务。 做好基金、租赁、私人银行等新业务准备,推动多元化、综合化发展。加强产品创新,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改善盈利结构。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积极推进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 围绕贸易链和现金管理发展贸易融资业务。
3、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市场空间。一是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利用庞大的网点和人才优势,做好市场调查,实施整体营销品牌营销以及市场分销的战略。二是注重关系营销在中间业务营销中的作用,以中间业务为切入点,进一步拓展资产和负债业务。三是制定系统的营销计划,加大市场促销力度,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增强市场对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认识程度,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4、充分利用先进完备的技术手段和设施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银行是建立在计算机通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服务。其中中间业务是一项集技术、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服务业务。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的必要手段是信息科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依赖于金融网络的发展。因为运用电子计机从事各项业务,可以提高效率,方便顾客的同时也能给银行带来收益。依托科技进步,推进电子化建设,提升网络运行质量和效率,实现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电子化程度,并不断优化网络、提高应用层次,进一步加快计算机技术应用推广步伐,建立起上下畅通的信息网络;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开发中间业务计算机软件,放眼于长远的利益,以电子化优势提升中间业务的竞争力,把中间业务的产品设计、科技开发与业务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为中间业务的规模化、品牌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
5、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中间业务的拓展上,要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整合中间业务,制定统一的鉴定、核算和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首先,各商业银行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体制,完善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科目,保证中间业务核算的真实和完整。其次,建立中间业务初级核算系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作用。第三,督促商业银行健全内部经营机制,各商业银行可新成立一个中间业务部门来统一筹划、协调发展、规范管理各项中间业务。第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制度落到实处,确保中间业务得到有效管理和规范发展。
6、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培养和提高专业人才素质
中间业务涉及面广、种类多、服务范围广、服务对象多样化、科技含量高,属于知识密集型业务,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以应对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的重任,以更好地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因此,加快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在职人员的培训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一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二要在银行内部公开选拔,挑选那些熟悉业务、勇于开创新的员工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特别是外语、计算机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三要公开招聘,从其他金融机构或国内外高校等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中间业务开发队伍中来;四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良好的物质待遇,以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入,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7、 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标准。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加剧和银行利率管制的放松,商业银行产品的定价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实施服务收费亦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服务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政策, 既有利于银行间的公平竞争,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又能提高银行的收益。
8、健全中间业务风险控制体系,严密防范银行风险。商业银行要以防范风险为前提, 坚持区别对待,强化内控,充分披露的原则,将中间业务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和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完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加大防范操作风险的工作力度。 二是按照衍生产品交易管理办法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管理体系 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级体系,并按照“提高分类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监管要求,提高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同时,银行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的主动性,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与加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强统筹研究,减少无序竞争,引导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良性发展,达到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的目的。为完善对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监管部门应出台中间业务监管法律法规,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制定业务规范,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加强金融监管,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还应借鉴国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先进经验办法,如监管标准、监管手段、风险测量指标体系等,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水平。由于中间业务不同品种的风险差异很大,监管部门应据此对中间业务实行分类监管。
参 考 文 献
[1]孙文波.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J].华东经济管理, 2007
[2]孔玉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调查[N].甘肃日报, 2002
[3]孙凌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及发展战略[J].金融与保险, 2005
[4]姚先霞.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 2005
[5]柳青艳.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若干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