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三、造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四、总结
内 容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整体趋势。本文浅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中间业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由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 向商业银行垫付资金转变; 由不占有或不直接占有客户资金向商业银行占用客户资金转变; 由接受客户的委托转向银行出售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法律上的确认是在1995 年,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5 年—2000 年, 其特点是存款导向型, 发展中间业务是为稳定客户关系, 扩大存款,业务创新体现在代收代付、委托贷款等领域; 第二阶段为2000 年至今, 特点是收入导向型,发展目的是为防范风险、增加收入, 业务创新主要体现在投资银行、代理保险、资产托管等高收益性领域②。
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少,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中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快。据了解,我国四大银行2 0 0 1 年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约4 % 。从具体内容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较少,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办的代收代付、邮寄对账单、代发工资、银行转账和一卡通等业务大都不收费,投入得不到应有的产出。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和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中间业务犹如雨后春笋, 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蒸蒸日上, 成为各银行业务竞争和创新的重要领域。
三、造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战略上,一直把中间业务视为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附属业务,没有认识到中间业务收入是商业银行重要的效益增长点,严重忽略了其创造效益的基本功能。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再加上社会消费群体对中间业务又缺乏足够的认识,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造成中间业务发展的缓慢。
究其原因,既有银行内部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市场原因,具体表现在:
(一) 银行自身内部原因
1、经营规模较小,品种结构不合理
在国外,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现代银行业务总收入的40%~50%,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相比而言,我国仅为10%左右。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结算类、汇兑类业务为主,投资银行、金融衍生工具等技术含量较高中间业务发展速度缓慢,无法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2、对中间业务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受传统经营观念束缚, 重存贷款业务、轻中间业务, 忽视了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业务创造效益的基本功能③。如银行为完成上级存款任务展开储蓄大战, 其结果是该收取的收入如中间业务收入未收取, 多数商业银行仍然以牺牲中间业务为代价换取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更有为占领信贷市场, 采取不收费或少收费等手段, 一些银行为拉存贷款业务, 甚至不惜倒贴, 严重损害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 同时也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得不偿失。
3、技术手段落后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需要强大的技术为后盾,计算机的网络化水平、电子通讯的速度质量、银行外部的技术支持等对中间业务的开展都具有较大的影响。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部分资源浪费严重,给中间业务的经营与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4、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 由于大力开拓中间业务起步较晚, 起点较低, 长期以来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即使是已出台的一些法规也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代理问题,出现银行经理与企业勾结利用虚假中间业务套汇、融资的事例比比皆是,增大了中间业务发展的风险,最终也会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另外,在具体操作上,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与配合。对于如何提高中间业务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 在人、财、物上投入不足,,使中间业务的开拓处于被动地位,难度加大。
5、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益与其投入成本及承担风险不匹配,商业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的利益驱动相对较弱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低,甚至难以抵补其投入的成本及承担的风险,商业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利益驱动力明显不足。银行中间业务收益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银行自身不具有定价权,一些中间业务的定价权掌握在人民银行和政府部门手中,商业银行根据中间业务成本与风险制定出的合理价格难以实现;其二是银行之间缺乏自律性的竞争规则,各家银行为争取存款不计成本和风险大小,竞相压低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其三是在传统思维定式下,客户习惯了廉价的银行服务,这进一步增加了银行在中间业务上获取收益的难度。
6、金融科技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以金融科技化为基础和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科技信息化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与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代金融变革的重心是在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和智能化,而我国商业银行在总体上仍处于基本实现电子化阶段,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建设起步时间不长,金融智能化建设还处在酝酿和探索之中。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现代银行中,平均有50%~70%的业务都是通过电子银行完成的,而我国商业银行电子业务量占全行总业务量的比例最高的也只有20%,由此可见,提升金融科技化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银行外部市场原因
1、 国内金融环境较差,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够
完善,缺乏有效的宏观政策的支持,这从根本上增加了商业发展中间
业务的难度。同时,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使得商业
银行的业务局限在传统业务上,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中间业务的
发展。
2、分业经营体制的制约
目前我国金融业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 并不能真正实现“金融超市”, 不能分享混业经营所带来的资源, 使银行难以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 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档次, 从而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3、 从业人员匮乏
国内高素质的中间业务从业人员不多,这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高技术含量业务的“瓶颈”。中间业务需要从业人员不仅知识面宽,而且综合能力强。长期的经营理念的落后,使我国的商业银行既无储备中间业务人才的意识,也无培养中间业务的阵地。
对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建议:
1、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各家银行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了解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是银行业生存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是寻求新的收益渠道和空间的需要, 是面向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的需要, 是面对商业银行国际化潮流的需要, 是优化结构、大幅增长业务收入的需要。要将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共同作为促进其自身发展的“三驾马车”, 提高对中间业务的全方位和全新的认识, 而不仅仅将其作为竞争客户、吸收和稳定存款的一种手段。使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尽快实现银行业务经营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2、引进技术, 加强人才培养, 创新金融产品
人才是经营管理的关键因素, 也是拓展中间业务的主要保证。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复合性的金融人才, 立足于现有人才资源的培训和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引进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 组建一支富于知识性、实践性、创新性的业务团队。国内银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就必须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要以市场为导向, 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 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 分析市场发展趋势, 积极研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如开办代理证券资金清算、代理清理债权债务和上市股票发行, 开展信息咨询、提供中介服务等中间业务。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银行业的监管,完善外部环境
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银行业的监管,从而为推动中间业务的拓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具体应做到: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趋势,只有混业经营才能更好地使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同时,应该发挥银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信息对称,能达成一个最优均衡。此外,要完善法律环境,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培养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监控。最后,银行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的主动性,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与加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统筹研究,减少无序竞争,引导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良好发展,达到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的目的。
四、总结
在当今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 中间业务已经越来越凸显出它的优势和发展的潜力。我国银行要想在同外来银行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大力拓展中间业务, 逐步改变观念, 充分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 大力加强综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 引进先进技术, 创新金融产品, 加强立法, 完善监管。我们既要看到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已经取得的可喜成就,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 在逐步摸索的路途上既要充满信心又不能盲目乐观, 为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进而对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樊仕凤
2、《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周静
3、《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研究》——杜柏
4、《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周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