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中间业务的定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客观必要性
三、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
内 容 摘 要
中间业务由资产负债业务衍生而来,它对于扩大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壮大资产实力、分散经营风险、促进利润增长、优化收入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利率市场化越来越近的背景下,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银行业调整战略的重点。本论文首先要阐述中间业务的定义,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等,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
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壮大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所谓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外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中间 业 务 种 类 繁 多 , 不 胜 枚 举 。 根 据 巴 塞 尔 委 员 会 的 划 分 , 银 行 中 间 业 务 大 致 可 分 为 四 类 : 1、 商 业 银 行 提 供 的 各 类 担 保 业 务 。 主 要 包 括 贷 款 偿 还 担 保 、 履 约 担 保 、 票 据 承 兑 担 保 、 备 用 信 用 证 等 ; 2、 贷 款 承 诺 业 务 。 主 要 有 贷 款 限 额 、 透 支 限 额 、 备 用 贷 款 承 诺 和 循 环 贷 款 承 诺 等 ; 3、 金 融 工 具 创 新 业 务 。 主 要 包 括 金 融 期 货 、 期 权 业 务 、 货 币 及 利 率 互 换 业 务 等 。 · 4、 传 统 中 间 业 务 。 包 括 结 算 、 代 理 、 信 托 、 租 赁 、 保 管 、 咨 询 等 业 务 。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除了传统业务的竞争外,中间业务将是各家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客观的、历史的条件等因素限制,特别是受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较,仍存在着很大差距。为此,加快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必须在拓展中间业务的市场潜力、人才培养、规范管理、发展策略等方面加快步伐,努力有所作为。拓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应对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外在要求。
一、中间业务的定义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直接运用或很少运用自身货币资金要素,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新经济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自由化程以的不断加深和银行再造理论的广泛应用,中间业务已成为国际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核心业务之一,是新兴的“朝阳”业务。同时,由于中间业务对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及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有重要作用,加之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客观必要性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后的五年过渡期正式结束。随着国务院正式颁布修订后的《外资银行管理务例》的正式实施,中国银行将从这天起,在地域、业务种类、客户对象等各方面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银行传统存款利差收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因此,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以此来推动银行发展、增加银行经营效益的。中间业务发展的规模越大,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越高,知名度就越响,市场竞争力就越强,所获得经营效益就越多,而且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它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在居民投资意识空前觉醒,银行储蓄发生“大搬家”,外资银行大举进军中间业务的现阶段,发展中间业务直接关系到银行能否持续发展。
三、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一)、经营理念有较大突破。我国商业银行正逐渐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新的利润增长点、建立现代化经营机制的“排头兵”。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都成立了中间业务部,对中间业务进行创新和营销,加强风险控制和业务稽核。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助性业务的间接效益向主营业务直接效益转变,收费意识明显增强。
(二)、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在2001年底,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收入约占7%,到2002年底中国建设银行已开办中间业务品种达300个,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3.7亿元,约占总收入的10%。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由2000年到2005年年均增长约38%,。
(三)中间业务品种明显增加。随着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和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结算、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诸如信用卡、信息咨询、租赁、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信用证等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
(四)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并且错误理解“关系营销学”。硬 件 和 软 件 与人才支持都 跟 不 上 。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要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精通法律、金融、计算机等方面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来开拓。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技术装备以及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的支持力度都不够;中 间 业 务 的 发 展 还必 须 依 托 强 大 的 电 子 化 网 络 和 资 金 清 算 系 统 。 我 国 在 这 方 面 已 有 所 投 入 , 但 仍 显 不 足 。 如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应 用 的 滞 后 , 使 自 助 银 行 、 网 络 银 行 等 依 赖 新 技 术 的 业 务 品 种 得 不 到 有 效 开 展 。 同 时 缺 乏 高 素 质 的 复 合 型 金 融 人 才 ,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懂 传 统 业 务 的 人 员 多 , 熟 悉 中 间业 务 的 人 少 , 尤 其 是 从 事 技 术 含 量 高 的 中 间 业 务 , 需 要 精 通 诸 如 法 律 、 计 算 机 、 资 产 管 理 、 金 融 工 程 技 术 等 知 识 的 复 合 型 人 才 缺 乏 , 不 能 不 制 约 中 间 业 务 的 发 展 。
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
随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营销已经成为只有战略者才能生存的阵地。西方商业银行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二)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三)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总趋势是:
1、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 24 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 60% 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2、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3、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4、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代理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或者银行为客户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或银行信用补偿。 5、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中间业务需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多类型、具有开拓敬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
6、加大科技投入。中间业务要依托于高科技发展,特别是通过网络计算机和电子通信。商业银行要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建立全国信息共享的通讯网络,形成较完备的信息系统。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开办中间业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组织研发队伍不断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以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还要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
此外,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还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使其跟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而为推动中间业务的拓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要完善法律环境,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培养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监控;要加快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好的制度能够提高生产力,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HYPERLINK "://.studa.net/company/" 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革;要完善对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总之,国有商业银行应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国家应对有关金融法规进行修订和出台新的法规,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保驾护航。银行业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其发展中间业务的监管,使中间业务规范、有序发展,防范中间业务风险。通过加快中间业务发展,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监管部门应出台中间业务监管原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制定业务规范,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加强金融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