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目录……………………………………………………………(2)
中文摘要……………………………………………………(3)
通货膨胀的意义与本质……………………………………(4)
表现及危害…………………………………………………(4)
治理措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5)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6)
房地产与货币政策…………………………………………(7)
CPI(2014年数据)……………………………………………(8)
建议与政策……………………………………………………(9)
参考文献……………………………………………………(10)
内 容 摘 要
通货膨胀
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CPI
通货紧缩性
房地产
通货膨胀与治理政策的论述
[意义与本质]
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又称为物价上升。“通货”中文原解为货币,通货膨胀原指货币发行数量上升,惟现在已混淆两者,直接将“通货膨胀”等同作“物价上升”的中文同义词。
通货膨胀又可以理解为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表现及其危害]
1.表现不同: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2.成因不同: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3.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4.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可能会导致失业的增加。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中央银行只对通货膨胀率负责而不需要考虑其他变量。当通货膨胀率的预测结果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如果这种价格的上涨是由过度需求引起的,那么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正确的;如果这种价格的上涨是由供给冲击条件恶化的结果,那么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错误的,它将进一步减少产出,增加失业。1991年加拿大经济的严重衰退证实了这一结论。当时,加拿大保守党实行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恰好遇上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国内税收政策引起的供给冲击,中央银行为了尽快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实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果使得产出减少,失业激增,导致加拿大经济的严重衰退。
5.通货膨胀目标制容易导致货币政策工具的过度波动。当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时,不顾经济条件变化而长期盯住一个具体的政策目标会增加政策工具的波动性。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使得政策变量对政策目标的当期影响较小而滞后影响较大由于当今各国均以利率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因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必然造成利率水平的过度波动。利率的频繁变化,不但增加了公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了金融中介的成本,而且还降低了产出的增长率,使得这些国家的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治理措施]
治理措施不同:宏观紧缩政策是各国对付通货膨胀的传统政策调节手段,也是迄今为止在抑制和治理通货膨胀中运用得最多、最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宏观紧缩政策的特点:(1)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紫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具体政策工具和措施包括: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以相应地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缩小信贷规模;②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缩小货币发行的扩张倍数,压缩商业银行放款,减少货币流通量。在政府直接控制市场利率的国家,中央银行也可直接提高利率,或直接减少信贷规模。(2)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贷膨胀。削减财政支出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主要是国家基本建设和投资支出,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由政府各部门的经费支出、国防支出、债息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等。在财政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削减财政支出可相应地减少财政赤字,从而减少货币发行量,并可减少总需求,对于抑制财政赤字和需求拉上引起的通货膨胀比较奏效。但财政支出的许多项目具有支出刚性,可调节的幅度有限,因此增加税收就成为另一种常用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个人的所得税或增开其他税种可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降低个人消费水平;而提高企业的所得税和其他税率则可降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抑制投资支出。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经济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短期内,通货膨胀能否刺激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系统中是否存在一定量的可以利用的闲置资源。
2、长期中,经济系统中的生产能力通常是不断提高的,当生产能力得到扩大时,总需求也会相应地扩张,带动实际产出水平的提高和通货膨胀率的提高。
3、通货膨胀预期会削弱通胀的经济增长效应。如果通货膨胀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社会公众都会对通货膨胀形成预期。此时,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增长效应会减弱。原因:导致货币工资率变动滞后过程的缩短和积累能力的削弱;有可能导致发生临时性的过度购买行为,这在短期内虽会促进经济增长,但会被后续的经济滑坡所抵消。
其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首先,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其次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时债务人获利,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在短期,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是清楚的,它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在通货膨胀期间,债权人要求债务人补偿他国出借的款项购买力的下降而遭受的损失。从而市场利率或名义利率水平中包含于通货膨胀率。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通货膨胀率等于名义货币增长率减去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率。如果货币在长期内持续高速增长,通货膨胀与名义货币增长就会紧密相关,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预算赤字会导致通货膨胀。
[房地产与货币政策]
从分析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一般影响机制入手,将研究视角定位于我国的具体实践,考察房地产价格对于我国货币政策重要指标的影响效应,如房价对消费、投资的影响,房价对物价和产出的影响效应等,从保持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的战略视角考察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体系的冲击及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率,以及货币政策应对房价冲击的策略选择。
银行利率持续为负,是两个无法回避的最现实问题。现实性的通货膨胀,持续而严重的负利率,客观上会扭曲公众的消费和投资心理以及实际行为决策,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拉升资产价值估值。
尽管房地产调控还在进行中,但如果政府继续维持低利息、负利率、高通胀,从确保财富保值或资产升值等角度而言,老百姓投资买房可能依然是有利可图的,这样就导致老百姓采取逆政府调控的投资行为,将诸多资金投入到购买房地产,以求实现财产保值增值,对抗通货膨胀。其结果将是,进一步推高本来已经很高了的房价、地价水平,对冲已经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利于房地产调控。因此说,将来政府如要继续深化房地产调控,就应及时加息,不能继续维持负利率。
[CPI]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与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CPI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出台与力度,如央行是否调息、是否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同时,CPI的高低也间接影响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的变化。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
2014年数据
2014年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涨幅与上月持平。调查显示,1月份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影响cpi同比上涨约1.23个百分点。其中,鲜果价格同比上涨23.0%,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11.9%,鲜菜价格上涨2.1%,猪肉价格下降4.3%。 1、2014年6月26日,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发布数据,根据京津沪渝穗深苏7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1~5月平均,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涨幅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7城市中深圳仍排第一。2、2014年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全国居民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2.3%,与上月基本持平,符合市场预期。3、2014年6月CPI同比上涨2.3%。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1%;食品价格上涨3.7%,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2.6%。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3%。4、在2014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之时,北京CPI却迎来逆势回升。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北京市CPI总水平同比上涨2.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七升一降”格局,其中居住价格同比上涨1.6%,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告别今年以来的涨幅放缓态势。5、2014年7月16日 经国家统计局核算,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与一季度持平。
近几年来中国消费物价指数
年份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2012
102.6
102.7
102.5
98.3
98.2
2011
105.4
105.3
105.8
104.9
106
109.1
106.6
2010
103.3
103.2
103.6
103.1
105.5
109.6
103.6
[建议与政策]
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转型)(1)改善国名财富的分配现状,增加居民的财富分配(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目的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2)努力改善制造业困局(比如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打造名族品牌。(目的是为投资转向提供条件,也是我们国家就业稳定希望之所在)(3)降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积极引导房价理性回归。(房价不跌居民没有消费力,投资不会减少,比价复归犹存)2、改变以gdp为目标的政绩考核(政绩考核可以改成以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为目标)。(目的在于提高投资效率)3、稳定汇率和利率(目的防止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或流出,同时也稳定了国内投资环境,有利于通货膨胀的治理)
4、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增加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的进口,尽量减少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在不损坏贸易利益的同时,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减小外汇储备规模,降低流动性过剩。
5、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力求社会供需在动态过程中达到总量的平衡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使经济尽可能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6、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的税收,比如企业所得税、企业增值税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企业实际得到的利润率,有助于刺激供给。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增长率一直高于GDP的增长率,意味着资源急剧向政府积聚,政府税收占GDP的比例持续攀升。给企业减税有助于抑 制这种趋势,同时也抵消了成本上升给企业增加的负担,增加了总供给。
7、加速人民币升值。我国目前对外部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因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我国经济来说,这相 当于一个有利的供给冲击。
8、改善管理、深化改革,以降低成本。比如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有助于改善政府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金融体系改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劳动就业体系改革 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参 考 文 献
《凯恩斯主义理论》
《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
《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