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2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2
1、低通货膨胀2
2、急剧通货膨胀3
(三)通货膨胀的危害5
1、通货膨胀的成本5
2、货币信任危机6
3、造成大量的失业6
4、社会需求供给失衡7
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7
(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7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和总产出的影响8
(三)、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9
内 容 摘 要
通货膨胀是国家经济发展所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力求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本文从通货膨胀的含义及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来阐述和讨论,从通货膨胀的危害到通货膨胀的好处,系统全面的分析通货膨胀,以及说明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同时解释其运作原理,以便更透彻的理解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通货膨胀 经济发展 对策 失业率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这个词近几年来越来越受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关注,而且政府也在积极应对通货膨胀所引起的问题,通货膨胀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呢。本文着重研究通货膨胀的含义及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从通货膨胀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通货膨胀是一个对整个社会经济都用影响的。一般而言,对一个国家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文主要讨论通货膨胀的本质问题。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
1、低通货膨胀
低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此时物价相对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因此货币的价值在一年当中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这种低速稳定的通货膨胀也是各国所追求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发展条件,在这种环境下,经济发展较稳定,人民对于物价的变化不会有太明显的感觉,对于投资环境基本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过低的通货膨胀不会带来的完全是好处,根据菲利普斯斯曲线,高通货膨胀往往有较低的失业率,而较低的通货膨胀往往伴随着高失业率。
有一种使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搞一点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动乱。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将物价上涨控制在1%-2%、至多5%以内,则能象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润滑油政策”。
2、急剧通货膨胀
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亦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所以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所以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以2位数或者3位数的速率上涨时,这种通货膨胀就称为急剧通货膨胀。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例如阿根廷和巴西,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年通货膨胀率达70%~700%。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形成并稳定下来,便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扭曲。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人们不愿保留手中的货币。金融市场逐渐崩溃,资本流失严重。人们开始囤积商品,购置房产,货币不在受到人们的信任。
3、恶性通货膨胀
在急剧通货膨胀下,也许人们还可以生存,但当恶性通货膨胀到来时,便会像癌症一样使整个经济窒息。在恶性通货膨胀下,价格通常以每年百分之百万甚至百分之亿万的速度持续上涨。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极度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这时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这种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很少见的,通常发生于战争或社会大动乱之后。目前公认的恶性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只出现过3次。最有名的案例是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当时一战才结束,德国政府为了支付高昂的战争赔款,全力开动印钞机,将物价推到了天位数字,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物价指数从1上涨到1百亿。而且当时德国马克兑美元的汇率达到惊人的93亿比1.这个时候钱就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了。而现在通货膨胀最高的国家津巴布韦也远远没达到这种程度。而同时期通货膨胀严重的国家波兰的通货膨胀率也不到德国的十亿分之一。
在中国也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在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时期,国民党政府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伪法币的发行量增加了1445亿倍,同期物价指数上涨了36807亿倍。
(二)、通货膨胀的理论
从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通货膨胀又被分为一下几种: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的增长而引起的商品平均价格的普遍上涨的现象。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总需求的上涨速度超出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就会发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使物价上升以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这就是说,由于需求方的货币竞相追逐有限的商品供给,从而将价格提拉起来。由于失业率下降,劳动力变得稀缺,工资也被抬高,所以通货膨胀会加速到来。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因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者主动提高价格而引起的商品平均价格的普遍上涨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在失业率很高且资源利用不足的情况,由于成本上升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称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并不相同,因此,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根据其成因分为以下几种
工资成本的推动
工资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价格水平上升。在劳动市场存在工会的卖方垄断的情况下,工会利用其垄断地位要求提高工资,雇主迫于压力提高了工资之后,就把提高的工资加入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工资的增加往往是从个别部门开始的,但由于各部门之间工资的攀比行为,个别部门工资的增加往往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升,从而引起普遍的通货膨胀。而且,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开始,还会形成“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这样工资与物价不断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利润的推动
又称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控制了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就可以提高价格以增加利润。通货膨胀是由于利润的推动而产生的。尤其是工资增加时,垄断厂商以工资的增加为借口,更大幅度地提高物价,使物价的上升幅度大于工资的上升幅度,其差额就是利润的增加。这种利润增加使物价上升,形成通货膨胀。
进口成本推动
这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而影响到其他国家。这种通货膨胀时,物价的上升会导致生产减少,从而引起萧条。与这种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是出口性通货膨胀,即由于出口迅速增加,以致出口生产部门成本增加,国内产品供给不足,引起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一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整体经济中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却有相同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因此,当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较高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时,就给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的部门形成了一种增加工资成本的压力,因为尽管这些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较低,但各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是一致的,在成本加成的定价规则下,这一现象必然使整个经济产生一种由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一理论实际上仍是对前两种理论的修改与综合。
(三)通货膨胀的危害
说了那么多的通货膨胀,那通货膨胀的危害是什么呢?我引用列宁的一段话:“捣毁资本主义制度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破坏他的货币。不断地借助通货膨胀,政府就可以秘而不宣的没收公民的大部分财富。”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当政府通过印发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叫做通货膨胀的税。但是,通货膨胀税和其他的税并不完全一样,因为没有一个人从政府那里收到这种税单,也没用被写进法律。相反,这种税是隐蔽的。当中央银行印发货币时,物价就会上涨,而里钱包里的钱就不值钱了。因此,通货膨胀税就像是一种向每个持有货币的人征收的税。凯恩斯曾说过:当通货膨胀来临时,货币实际价值每月都产生巨大的波动,所有构成资本主义坚实基础的、存在于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永恒关系,都变得混乱不堪甚至几乎完全失去意义,获得财富的途径退化到依靠赌博和运气的境地。
1、通货膨胀的成本
通货膨胀的到来会导致把更多财富放在有利息的储蓄账户上,而少放一些在通货膨胀会侵蚀的货币价值的钱包中。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称为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意思是为了使手头保留的钱少于没有通货膨胀时的数量,你必须牺牲的时间与便利。因为通货膨胀而调整价格的成本称为菜单成本。菜单成本包括决定新价格的成本、印刷新清单的成本和目录的成本、把这些新价格表和目录送给中间商和成本、为新价格做广告的成本,甚至还包括处理顾客对价格变动的恼怒的成本。
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利率实际为负的,人们当然愿意持有实际资源而减少货币持有量。他们频繁的进出银行——磨光了鞋底,称为皮鞋成本,消费了时间。企业精心设计现金管理计划。实际资源仅仅被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货币尺度,而不是被用来进行生产投资。
2、货币信任危机
自从纸币的诞生,市场上又多了个财富分配的工具。掌握了政权的统治者都要发行自己的货币。而且具有排他性。纸币不像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而且稀少。她只不过是信用符号。原来对应的有等价黄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中国究竟发行了多少纸币,需要发行多少纸币,谁对发行量进行执行和控制,几乎形同虚设。现在发行拍脑袋,还是凭良心就不清楚了。好在中国国民受了2000多年的高度集中专权教育,对任何的统治者都很信任,很少去关心发行量,轻微的波动国民都不会在意,但一旦发现会对这种货币失去信任,会抛弃它。
3、造成大量的失业
通胀时人们都很浮躁,有很多行业由于短期的需求过盛而挣钱容易,使传统行业的人很多人都想上热门的高薪行业里挤,使传统行业有大量的人跳槽,没跳槽的人希望涨工资,传统行业的产品的价格上涨缓慢,涨工资就赔钱,赔钱就关门,关门就造成就业的岗位减少,不断的的倒闭使原本裸辞的人想找工作会更难,就会造成大量的失业。
我们之前说到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高通货膨胀往往伴随低失业率,但是从长期看,这是存在一种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相一致的最低失业率,称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是指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相一致的失业率。当经济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时,那些作用于价格和工资通货膨胀的向上或向下的力量得以平衡,从而通货膨胀不存在改变的趋势。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是指在没有向上的通货膨胀压力的情况下,能够维持长期的最低失业率。
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意味着经济运行状况可以被分成三个情况:
超额需求。当市场上商品极度紧缺时,失业率低,产能被高度利用,价格和工资会上涨,会出现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会不断上升。
超额供给。在经济衰退时,失业率高,工厂闲置,企业打折出售商品,工人不再要求涨工资。这种情况下,工资和价格会出现适度上涨。
中性压力。有时经济运行会表现的比较“中性”,其含义是职位空缺所引起的工资上涨压力和失业所引起的工资下降压力会相互抵消,如果没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如来自石油价格或其他外在资源价格的急剧变化,此时,经济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状态,通货膨胀维持不变。
4、社会需求供给失衡
人们对货币失去信任就去寻找实物去抵制通胀,但实物的正常供给的能力是有限的,有序的供给,没有库存的情况下成本是最低的,当大家囤积时造成需求忽高忽低,一会供不应求,一会供应过剩,还有库存物流费用,造成供给产品的种类不均衡,最终遭成正常的产能破坏,均衡连续的生产是企业的最佳生命状态。倒奶,等过剩危机都会出现。
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人门所持有的资产与负债的种类有差别而造成的。假使你是个债权人,且持有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或长期债卷作为资产,那么价格的上涨会使你变得比以前更穷一些,因为别人还给你的钱的实际价值比你原来借出时的实际价值要小。但如果你是债务人,那你的状况就刚好相反。通货膨胀对财富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来说,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到债务人,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往往有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但在更多的时候,通货膨胀只是将收入和资产搅合在一起,随机的在全体居民中进行重新分配,使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动荡,而不会只冲击某些单个群体。
人们都知道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但是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通货膨胀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在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和总产出的影响
通货膨胀之所以会损害经济效率,是因为它会扭曲价格和价格信号。使整个市场价格失衡,让买卖双方陷入混乱。同时,通货膨胀还会扭曲税收机制,。当价格上升时,这部分税收的实际价值就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你缴纳的税收的实际价值却会上升,容易使政府出现诱导型税收增加,导致税收不和里,引起市场失衡,导致社会动乱。
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如果中国政府不能有效迅速地制止这一轮通货膨胀,人们将在若干年后发现,中国长期累积的过度投资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将更加严重。中国调整宏观经济结构的努力将更加困难。
通货膨胀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最简单的牟取利润的办法就是涨价;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涨价。虽然到头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将冲销自己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涨价损失则将更高。这种俗话说的“浑水摸鱼”的价格战略是企业在通货膨胀中的唯一理性选择。既然直接涨价能够迅速地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谁都不会花气力去从事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的含量并不高,在国际上完全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不仅将使得中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败北。
(三)、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各国都知道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害,但是要想保持经济增长又离不开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其实这是一个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一个平衡问题。但是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有多大呢?
一个国家可以利用暂时减少产出和提高失业率的办法来降低惯性通货膨胀。但是,有关研究表明,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会因为国家、初始通货膨胀率和所用的政策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可以用菲利普斯斯曲线来解释,如果菲利普斯曲线相对比较平坦,则降低通货膨胀率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和产出损失为代价;而如果菲利普斯曲线比较陡峭,则失业率的小幅上升就会带来通货膨胀率的快速下降,因而相对来说,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代价就比较小。统计分析表明,当失业率在一年当中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1个百分点,而后又恢复到原来的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的时候,通货膨胀率会大概下降0.5个百分点。因此,若要使通货膨胀率降低整整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必须在一年内持续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2个百分点。
那我们如何降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有哪些有效措施呢?
改进劳动市场的服务。有些失业是由于职业空缺与失业工人不匹配才发生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较完善的信息,来减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支持培训计划。大多数失业者都是没有技术或只有一点技术的人,或者那些发现自己选错了职业或所在产业不景气的人。很多人都认为,政府或私人培训计划能帮助失业者获得在新兴产业谋取较好职位的技术能力。假如这类培训计划取得成功,就能获得双重利益:不但能使人们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而且还能减轻政府转移支付项目的负担。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 考 文 献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费雷德米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