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内 容 摘 要2
一、 网络银行的概念、模式和特点3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3
(二)网络银行的模式3
(三)网络银行的特点3
二、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4
(一)电子商务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4
(二)电子商务给银行业带来的挑战5
三、网络银行的产生5
(一)网络银行产生的原因5
(二)网络银行的产生历程6
(三)建立网络银行的基本过程7
四、 网络银行的发展8
(一)网络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8
(二)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困难8
(三)进一步发展网络银行的对策9
参 考 文 献12
内 容 摘 要
自1995年美国诞生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以来,网络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作为传统金融业与高科技产业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银行已成为网络经济时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银行都将发展网络银行作为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论文对网络银行的概念、特点及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之后在分析了互联网对网络银行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网络银行的产生的历史及原因,最后对网络银行的发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当前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网络银行的概念、模式和特点
网络银行的概念
网络银行(Internet Bank),是指银行利用网络技术,通过Internet或其他共用信息网,将客户的电脑终端连接至银行,实现将银行服务直接送到客户办公室或家中的服务系统。它可以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络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银行的服务,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之外,还可以进行网络支付结算。
(二)网络银行的模式
网络银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虚拟银行是一种是完全依赖于Internet发展起来的全新网络银行,也叫虚拟银行,这类银行几乎所有的业务交易都依靠互联网进行,如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2)实体与虚拟结合的银行是在现有商业银行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传统银行运用公共的Internet服务,开设新的电子服务窗口,开展传统银行业务交易处理服务,是实体与虚拟结合的银行。
(三)网络银行的特点
1、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网络银行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更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对效率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网络银行,上网客户可以在家里开立账户,进行收付交易,省去了跑银行、排队等候的时间,减少了银行服务的中间环节,网络银行可以大范围、全天候、实时提供各种服务,提供“AAA”式服务,这种服务包含更多的针对性、个性化和人情味。银行的电子化大大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和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2、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以往银行投入大笔资金开设分行,客户往往只限于固定的地域,而网络银行则打破了地域的局限,可以永久地留住客户。
3、拓宽金融服务领域。目前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无论是分行、ATM或电话语音,都难以像网络银行一样提供多元且交互的信息及服务网络银行不仅可以使企业或个人不出家门通过网络查询信息或实现在线交易支付,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在线理财、企业集团服务、对公账务实时查询、网络转账、国际收支申报等广泛的金融服务。
4、大大降低服务成本。网络银行可以减少固定网点数量和银行工作人员数量,从而银行的投入与经营成本大大减少 。在美国开办一个网络银行所需要的成本只有100万美元左右。建立一个传统银行分行需要的成本是150万~200万美元,外加每年的附加经营费35万~50万美元 。办理一笔某种银行业务,传统银行柜台服务的成本是1.08美元,电话服务的成本是0.54美元,网络服务仅为0.13美元。
5、网络银行系统简单易用,便于升级维护。在网络服务中,客户处于中心地位,客户使用网络银行服务不需要特别的软件,甚至无须任何专门的培训,只要有一台电脑和可以联入进入Internet即可,入网后,即可按照网络银行网页的提示进入自己所需的业务项目,处理个人交易。这不仅方便客户,银行本身也可因此加强与客户的亲和性。
二、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
(一)电子商务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1、巨大的用户市场,全新的竞争规则。数以亿计的网络用户被Internet连接起来。所有银行无论实力雄厚还是规模较小,在网络上一律平等。这预示着电子商务时代的银行是靠先进科技及创新意识所增加的竞争力来确立竞争优势的。
2、银行业服务模式的改变。原有的储蓄、信贷基本业务,向储蓄、信贷、投资、咨询、中间业务。新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金融服务。这种服务模式的改变扩展了银行的服务范围及服务能力。
3、银行业运作模式的改变。运作模式趋向虚拟化、智能化。传统银行主要借助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向客户提供服务。电子商务时代的银行则主要借助智能资本,只需少数智力劳动者。运作模式的改变不仅扩大了银行的服务区域,同时引起了银行业管理的创新,提高了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4、银行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办一个网络银行,所需的成本只是硬件、软件、少量智能资本,而传统银行的开办则需大量土地、资金、人力和建筑,所以相比之下开办一个网络银行成本要低得多。
(二)电子商务给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1、对安全性的要求提高。银行在电子商务中作为中介机构,要保证客户利益不受到任何损失,这是推进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银行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银行自己的信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将影响到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2、与支付有关的集成问题。在电子商务条件下,银行需要将已有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与贸易环节中的其他部门进行衔接和集成。在技术上需要通过专用的软件和技术将支付系统集成到企业之间的贸易环节中去。
3、“无国界金融实体” 新的手段与风险。电子商务不仅对金融机构进行了大的改组,而且也开拓了一系列崭新的投资渠道,这些金融工具衍生于各种“潜在资产”,如股票、外汇、债券等。新型的衍生金融工具在全球网络上,一方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运行,另一方面也将全球带入动荡之中。
4、新兴金融市场的激烈争夺。网络金融正在吸引更多的全球投资者,他们正在努力争夺新一轮国际投资的优势地位,并将国际投资的重点目标指向新兴市场特别是东亚地区。
5、非金融机构纷纷加入金融服务市场。Yahoo、“美国在线”等门户站点也都提供在线收费和付账服务,目的在于夺取传统银行的固有领地。
三、网络银行的产生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任何电子贸易都离不开银行,银行是完成电子贸易不可缺少的服务机构,网络银行必然应运而生美国和欧洲是网络银行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和地区。1995年10月,美国三家银行联合在Internet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无任何分支机构的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rok Bank,简称SFNB)。另外,美国的第二大银行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在利用Internet的家庭银行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网络银行产生的原因
1、网络银行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银行与电子商务的买卖双方地位并不相同,买卖双方在电子商务中拥有贸易自主权,而银行只是买卖双方完成商务活动的服务机构,其服务主要体现在货币资金支付与清算等功能上。电子商务要求银行能够提供便捷迅速、安全可靠的支付服务;能够提供符合标准化要求的金融服务信息。
2、网络银行是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的银行业务面临着许多压力,日益激烈的银行竞争是网络银行生成的主动力,银行如不能提供有效的电子支付服务,将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二)网络银行的产生历程
1、手工操作转为计算机处理。日常性的金融交易处理是银行最平常也最量大面广的业务操作,是主要的票据源、费用源和可能的错误源。日常银行业务,主要是在分理处和储蓄所里进行。在银行电子化过程中,这些交易领域最早采用C&C技术,实现数据通信,从而建立了联机柜员系统。这种联机柜员系统,应尽量减少手工操作,既要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能改善对客户的服务水平,还要能降低银行的运行成本。具体来说,联机柜员系统应能实现下述三个主要要求:(1)提高银行业务操作效率 (2)增加市场占有率(3)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
2、自助银行服务。自助银行服务项目,都是以银行卡为介质。ATM服务、POS服务和HB服务,是自助银行的三种主要形式。ATM服务是发展最早也最成功的EFT(电子资金转账)应用项目;POS服务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最快的EFT应用项目;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发展,HB服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
3、为客户提供金融信息增值服务。电子化银行还能借助信息技术(IT),从各种金融交易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将信息转化成知识,向各类客户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务。如投资咨询、代客理财、用于各种辅助决策支持的信息咨询等,从而将知识转化为竞争优势。银行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务是建立在包括数据仓库在内的各类数据库和信息提炼技术基础之上的。银行从单纯提供支付服务(单一产品),到既提供支付服务又提供金融信息增值服务(两类产品),这是从传统银行向电子银行发展的一个实质性的变化。(具体如图1所示)
4、开展网上银行服务。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服务就蓬勃发展起来了。银行必借助Internet的力量,并使之同现有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这种“C&C+IT+Web”的基础结构,使银行能将Internet、核心业务(支付服务和信息服务)处理和客户信息数据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崭新的业务模式。除了开办全新的网上银行之外,不少银行已经允许其客户通过Web访问其网址,查看自己的账户信息,进行存款和转账业务。在网上银行的世界里,银行的规模将不再以分行数、网点数和人员数来衡量,Internet的发展将会改变全球银行的排行榜,迟迟未能投入网上银行服务的银行,将面临被迫出局的危险。
图1
(三)建立网络银行的基本过程
首先要申请网络银行的域名,继而确定网络银行服务器,最后确定网络银行的业务种类及其功能。此外银行还要注重及时维护、更新网站内容。向全世界宣传自己的网络银行,密切注意吸引新客户和保留老客户。
网络银行的发展
(一)网络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
1、银行和金融服务部门提出的商业建议。在网络市场的环境中,银行的网络产品的品牌形象、品牌内容和服务品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它对于能否取信客户并得到户的青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银行应该从战略高度深入研究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战略。
2、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反应。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对金融机构推出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反应,是判断金融机构参与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要让客户接受新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首要的条件是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是客户所需要的。其次,取决于金融机构能否卓有成效地将这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销给客户。因此,金融机构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
适宜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网上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全国和全球电子商务制定必要的法律框架,解决数字签名、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制定统一合理的税收政策、保护消费者和客户的权益与隐私等问题,对于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交易能否被社会广泛认可,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服务的发展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电子商务是建立在Internet和各种信息网上的商务活动,需要具有高速、大容量和有安全保障的信息基础设施,还要有合理的资费政策、网络管理、金融结算、网络税收、法律法规等众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所有这些,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没有上下游产业和同业的协调一致的行动是行不通的。
(二)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困难
1、法律和法规。以前传统的有关银行的法律和法规,基本上是基于手工对有价证券的操作这种环境制定的。实现网络银行后,有价证券和相关的各种凭证已不复存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直接反映着资金的转移。都迫切需要制定有关电子资金转账的法律和法规,例如要从法律上确认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客户电子资料的隐私性,以保护网络银行系统本身,保护网络银行及系统中所有客户的合法权益。还会面临一系列其他问题,如全球化问题、合同与金融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个人隐私问题等等。上述各种问题都必须有相应的法律作保障,才能建立网络银行的良好运营和管理环境。
2、人才。早期EFT/POS系统和家庭银行系统,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负责开发这种EFT/POS系统的计算机和通信专家不懂银行业务。他们只把银行电子化作为技术问题来处理,不了解实现电子化后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影响。计算机技术是一种手段,以改善商品交易和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进而增加市场份额。用技术去寻找和开发各种新的机会,既懂C&C和IT又懂银行业务的复合性人才。从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的各大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各种不同层次的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中心,每年以其总收入的2%~3%用于职工的培训。仅美国银行家协会(ABA)主办的各类学院,每年就有6 000名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接受培训,每年还有约30万银行人员接受不同层次的再教育,就是说,每年约有七分之一的在职职工接受各种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90年代中以来,同其他行业一样,银行界也发生了不少并购案。究其原因,除了欲扩充自己的产品线、扩大市场份额和用户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解决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缺乏问题。
3、人们传统的金融习惯和管理习惯。商品交易由用现金和支票支付转向电子转账,从电子转账到网络银行,必然要深刻地改变业内外人们的传统金融习惯和人工管理习惯。从实物货币发展到纸币,人们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适应这种变化。很显然,人们也必然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从纸币到电子货币这种改变。金融习惯和管理习惯的改变,需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这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经济不够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平还很不高的发展中国家,要改变人们的各种传统习惯,特别是广大农民的传统金融习惯,是相当困难的。
(三)进一步发展网络银行的对策
1、银行应制定发展网络银行服务为基础的发展战略。银行应根据国情;环境的各种制约条件和自身的能力,决定如何在国际互联网的环境下参与国际竞争。在初入电子商务领域时,要选择适宜的切入领域,是强调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发展网络银行服务;还是侧重以网上商品交易为中心;建立主要提供网络支付服务的管理体制;还是提供全方位的网络银行服务和网络支付服务。然后,再据此研制和发展相关的网络金融服务产品,制定新的业务规则和新的业务流程,并采取相应的技术、行政和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措施。
2、要研究建立从事网络金融服务的新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变 ,4P-4C产品概念,从物质概念演变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概念。电子商务中的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信息服务产品两大类,网络信息交换、网络信息服务和网络银行服务等,都是网络银行的产品。网络银行服务产品,包括网络支付服务产品和网络金融信息增值服务产品。产品概念、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改变,必将引起生产流程的改变,进而将影响企业内部机构的重组,甚至会加剧企业间的兼并和重组。因此企业管理机制也必须随之改变。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内视型的管理模式(ERP) –外视型的管理模式(CRM,SCM) 、一站式购物(One-Stop Shopping)、B2B2C,拍拍往和IT世界网等。
3、研究如何大幅度降低网络银行服务的运行成本。金融机构参与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服务,应能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行成本。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使网络银行服务走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联合办好金融认证中心和共享的支付网关,以使发卡行能专注于自己的金融核心业务,从而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地降低研发费用和运行成本。
4、调整和改革业务流程,组织机构和企业文化。金融机构必须依据金融综合业务处理和业务集成的需求,重新调整和改革自己的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机构重组,调整企业文化,以适应崭新的网络环境需要。在Internet上建网站只是第一步,更加重要的是要将金融交易服务和金融信息增值服务集成在一起,将前台的业务处理同后台的业务处理集成在一起。为此,银行必须对后台处理的诸多领域,包括账务处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处理、市场和客户关系管理,以及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等领域进行综合投资,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5、建立适当的网络银行运行和管理体系。金字塔型组织结构 –扁平结构:企业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各个部门都能快速、方便地获得具有一致性的所需信息,从而解决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时间延误和信息失真问题,为精简大量中间管理层。信息的传递方向,也从传统的只在管理层纵向传递,转变为既可纵向传递,还可进行横向交流,组建临时性的团队式和虚拟式快速反应队伍。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企业之间、银行同客户之间能进行有效的实时沟通,为建立企业间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奠定了基础。
6、以人为本,建立银行的科技发展计划。互联网的通信量大约每百天翻一番,这种增长必使网络效益快速增长。以人为本,建立自己的科技发展计划,并将它纳入到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发展战略中去。金融机构取得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地把握信息,并及时地把信息转变成市场洞察力,进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银行业的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1世纪的中国商业银行应牢牢把握信息时代的脉搏,在积极推进自身经营管理变革的同时,以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推动人类经济模式的跃迁!
参 考 文 献
1..baidu.com.cn
2..sohu.com.cn
3.孙强..互联网商务应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4.网络财富——电子商务给我们带来什么?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5.蔡岩兵,贾素彤.电子商务——走进数字化商务时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6.关翔,秦琼,娄海,刘丹.中国电子商务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7.吴百福.国际贸易结算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8.The Preliminary Explo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bank Yu Sheng-rui Local Revenue of Zhong shan Borough ,Dalian)9.Dong Kun Lu Yu_ duo (School of Management,DalianUniv.ofTechn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