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原本有自主的品牌,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与声誉,但自从“涉足”国际市场后,渐渐放弃国内市场,更有一些企业为了“攀高枝、结大户”,“勇于”与国际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合作,结果成为他人产品的加工者,久而久之,这些企业放弃了自主品牌,甘愿成为别人的配套工厂。殊不知,企业这样的活法,实质等于葬送自己的前程。最近几年,我国政府特别强调民族工业的振兴与自主名牌的创设,希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与拼搏,彻底改变当前民族工业萎缩、自主名牌偏少的窘境。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特点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正出现明显的负面互动。虽然这次危机由美国次贷引起,但所波及的却已是整个世界的整体经济。(注8)美国、欧洲、日本这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了深度的经济衰退,这种经济衰退必然反映在企业生产领域中,即发达国家生产发展停滞,首先削减的是外包业务,从而深刻影响了我国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的经营。
4.企业生产地位易被其他企业所取代
企业在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把那些非核心的部门或业务外包给相应的专业公司,这样能大量节省成本,有利于高效管理。我国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承接的境外加工业务其实就是一种他人的外包业务。这种外包业务共同的特点是:一是境外企业的非核心的业务;二是境外企业的低利润环节;三是境外企业加工技术含量不高的部分;四是当我国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与这些境外企业合作出现纠纷时,境外企业可以方便地将此业务转发至别的企业加工。本次国际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特征是实体经济中的生产性过剩,美国金融领域发生的次贷危机,迅速冲击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以出口为主的实体经济,就是发达国家对供给的外向型依赖和发展中国家对需求的外向型依赖超过一定限度,所导致的全球产能过剩矛盾的集中爆发。(注9)正因为如此,我国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极容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被其他企业所取代,从而丧失出口加工的生产地位。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导向性企业的冲击
我国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生产对外依存度较大、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贴牌产品、产品一般不享有自主品牌、企业生产地位易被其他企业所取代等特征,当国际金融危机风暴过来时,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远比别的类型企业更加深重的冲击。
(一)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出口下降
国际金融危机会对我国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美国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美国经济减速不仅降低我国的出口增速,而且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规模。(注10)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口需求呈现下降趋势,也极大地影响我国企业的出口。而占我国出口企业数量95%的中小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国内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技术水平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其受到冲击远远大于其他大中型企业的出口。(注11)
(二)我国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
与此同时,我国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主要出口目的国在经济增长放慢之际,这些国家的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就会抬头,必然会出台许多贸易保护政策。比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10年9月3日表示,进口中国产钢管对美国钢管制造商的利益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构成威胁,投票批准对中国产钢管征收至多99.14%的反倾销进口关税。(注12)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的总金额约为204亿美元,欧盟此举意味着中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就此拉开帷幕。(注13)
(三)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
对于众多的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而言,在生产能力相对保持稳定之际,当产品出口海外的份额明显下降后,这些企业必定会在国内市场寻找他们的商机,而挤进国内市场的手段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竞相降价,以较低的价格回头打入国内市场,有的企业为了挤占市场,甚至不惜低于成本价倾销,严重冲击着国内市场,使竞争趋于无序状态;二是在国内市场销量总体变化不大的今天,会让一部分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在失去出口补贴等优惠政策之后,采用贴牌商标擅自在国内销售的方法,甚至采用盗用他人驰名商标的产品混迹于国内市场,从而导致诸如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侵权案件不断出现,企业商誉和社会诚信遭到广泛灾难;三是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国外订单大量退货,或者由于国外客商支付延期,促使国内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不得不将部分产品转向国内销售;四是低价竞争、冒牌产品横行、国外订单大量退货,将极大地冲击我国国内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规则不断遭受破坏,促成经济犯罪率上升,社会信誉下降,徒增社会治理成本,阻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促成一大批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经营滑坡甚至破产
1.中小企业经营陷于严重困境
2008年11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长陈小筑表示,四个原因造成当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遭遇经营困难。一是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二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挤压了中小企业利润空间;三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四是一些中小企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不强。中小企业管理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技术,还有的中小企业盲目扩张。(注14)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张文献6月底(引者注:指2011年6月底)曾否认珠三角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不过张文献也坦诚,目前珠三角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确实有逐渐加重的趋向,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生产的综合成本上涨比较大、企业有订单不敢接等。(注15)
2.一大批中小企业归于破产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冲击的严峻考验,广东全省中小企业增速总体上有所回落。数据显示,2008年前10个月广东停产、歇业、关闭和转移的中小企业有15661家,其中,仅10月份停破产的就有8513家,超过了前三季度的总和。(注16)在2009年《UPS亚洲商业监察》公布会上,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表示,中国社科院正在进行一个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的倒闭比例要大于内陆,而中西部的倒闭比例是最小的。(注17)
(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相关产业和地区的深刻影响
以欧美市场为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钢铁制品、农食产品、纺织鞋帽等行业影响较大。2008年,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厨房器具置物架和挂物架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5.1亿美元。(注18)同年,欧盟先后对华冷轧不锈钢板、蜡烛、钢绞线、盘条、无缝钢管、铝箔发起6起反倾销调查。(注19)同时,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特别深远的地区为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因为这些省市处于沿海地区,对外出口贸易占据本地区经济总量中较大的比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型出口导向性企业的影响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