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对广西与东盟经贸发展的深入探讨
【摘要】:
本文以当前经济形势出发,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进程及其对我国经贸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着重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广西与东盟经贸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给广西经贸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广西与东盟经贸发展存在的贸易发展不均衡;贸易结构不合理;商品结构相似性、竞争力不强;投资规模不相称;部分优势产业受冲击;进出口企业参与不充分;边境贸易在弱化的问题,提出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优惠政策、发挥广西区位优势;调整、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夯实贸易发展平台,不断加强多元化、多领域合作;培育和壮大广西进出口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推进边境贸易转型升级,提升边境贸易发展水平等对策。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东盟、经贸合作
【正文】: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六十多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两大并行不悖、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努力通过多边贸易体制推进贸易自由化,十分注重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尤其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以寻求更大经济发展空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对外自由贸易区。2011年,这一自贸区拥有19亿人口、9.4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6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根据世界银行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 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相关数据计算)。按人口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它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作为一个覆盖人口最多、贸易总量居世界前列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将加速东亚地区的经济融合,为区域最终实现经济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述
(一)东盟的概念
东南亚国际联盟简称东盟(英文缩写ASEAN)。它正式建立于1967年8月,由文莱达鲁萨兰王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联邦、缅甸联邦共和国、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注1)。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英文缩写是“CAFTA”是指由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它与欧盟(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并列为世界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注2)。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框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共同协议构建的所有货物贸易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建立开放和竞争的投资机制、便利和促进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的全面自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文件的内容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1.货物贸易关税减让,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简化和协调关税程序;
2.采取有效的贸易便捷化措施,简化海关程序的制定相互认证安排;
3.逐步实现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自由化;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
5.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除了货物贸易自由化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还扩大到金融、旅游、投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产业合作、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林业及产品、能源及次区域开发等领域;
6.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标准将以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基础,与WTO倡导的贸易自由化宗旨和目标相一致。另外,它在市场上开放程度比WTO更进一步。
此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内容还包括原产地原则、配额外税率的处理、补贴、反补贴措施及反倾销措施的各项规定等。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进程
我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发展经贸合作关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从1991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对话开始,经过多方努力,到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这其中历经了四个阶段的谈判和磋商历程:
第一阶段(1991年到1996年):1991年中国与所有东盟成员国建交,并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1996年3月,中国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此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中国首次出席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第二阶段(1997年到2000年):在这一阶段,中国与东盟增进合作,共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为扩大双方的经贸交往,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2001年到2007年):在这一阶段,中国与东盟达成了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共识。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经充分研究后,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获得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议的认可。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04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与东盟十国领导人进一步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简称《货物贸易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全面启动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2007年1月14日,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这为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2008年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已有的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的基础上,再就关于双边投资的协议达成一致,于2009年8月15日共同签署了《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2010年1月1日,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时间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在第十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承诺将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实现5000亿美元设想。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经贸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它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具有意义的一件大事,这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一个由十一个国家组建的统一市场将改写世界经济版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进展(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