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其业务经营的限制将逐步取消。与中资银行庞大的服务网络和长期的本土关系相比,外资银行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仍然存在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等问题。而中间业务成本低,利润高,风险小的特点,必将成为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竞争的切入点。南京爱立信熊猫通讯有限公司自2001年下半年起,将其在中资银行的贷款陆续归还,部分转向上海的外资银行贷款,缘由就是中资银行不能提供公司要求的保理业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银行的竞争,就是银行新兴业务的竞争,重点是中间业务的竞争。因此,面对国内、国际金融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面对产品众多、服务全面的全能制外资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进行业务创新,完善功能,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银行树立市场形象、带动存贷传统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利用中间业务服务面广、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特点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和信赖性,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从而对传统的存贷业务起到稳定和带动作用。比如通过委托代理类中间业务扩大吸收存款,增强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目前,西方商业银行经营就呈现出明显的业务综合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涉外经济活动,迫切需要我国的商业银行能像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那样,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多功能的金融服务。就目前来说,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条件还不成熟,但这并不等于以后不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方向。有一些中间业务,经过试点,积极创造条件,即使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情况下,也是完全必要而又可能开展的。如国际结算中的信用证、保函、远期外汇买卖等等。在商业银行法之后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在经过央行批准后,可以开办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以及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可以被看作是管理层在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下的一种大胆的尝试。这对于正在寻求利润增长点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大胆地创新发展中间业务。
(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银行降低经营成本、增强资金流动性
根据中间业务的定义可知,多数中间业务交易费用较低,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资金,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之内,不必为此类活动提取风险准备金,也降低了管理成本。中间业务中的许多金融产品,具有可转让性,从而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如商业银行通过有追索权的贷款债权转让,将流动性较差的贷款证券化后出售,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再如发行备用信用证安排票据发行便利等,或者以银行的信用与信用评估能力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等等。总之,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同时也能增强银行自身资产流动性,这样一来,银行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会大大提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20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中间业务以其“高收益、低风险”的特征,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出现了信用卡、代理收付、票据承兑等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有所拓宽,收入所占比重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发展比较滞后,业务品种比较单一,与外资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据统计,目前西方国家的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50%左右,一些大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竟高达7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各项收入的比重最高的不超过10%,最低的不足1%。由此可见,我国的中间业务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没有把开发中间业务当作一项主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来经营,而且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等因素,使银行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这些限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弱。在已经开展的零售中间业务品种的开发中,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作为吸收客户存款的一种手段,这种情况造成了中间业务收益对银行利润贡献率低的局面。在我国各商业银行目前的总收入中,利息收入所占比例全部都在90%以上。这种收入结构,是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不断下降趋势之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认识不足
商业银行首先是一个企业 , 是以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 , 发展各项业务自然是为了盈利,要提高其利润就要在成本和收入上下功夫。但是面对这个目标,一些银行仍然受经营观念的束缚及客户金融意识薄弱等原因的影响,过分倚重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对发展中间业务巨大的空间和广阔的市场没有合理的定位,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经营思路上,为追求短期经营业绩,以经营传统业务的管理办法来办理中间业务,以吸取多少存款作为衡量开办中间业务的出发点 , 将中间业务作为揽存的一种手段 , 为客户提供无偿服务 , 不是把它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商品来开发和推广 。
一方面 , 从开展中间业务的大环境来看,现行的利率管制等宏观政策使传统业务受到保护 , 国家金融体系没有树立很强的中间业务监管意识 , 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政策与法规 。于是 , 在表内业务充足 、生存压力不大的情况下 , 商业银行几乎都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 , 因为最早开展中间业务的全面收费 , 必然会受到损失 , 这样就使商业银行缺乏开展表外业务的积极性 。
另一方面 , 从市场的认同度看 ,社会公众还没有完全树立有偿服务的观念 , 许多客户不愿意接受中间业务收费 , 从花旗银行对小额存款收取账户管理费 , 到 ATM 跨行取款收费 , 再到对银行卡收取年费 , 都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
(二)对传统类中间业务依赖大,产品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混业经营制度 , 其中间业务品种不仅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 , 还将信托业务 、证券业务 、保险业务等囊括其中 。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分业经营管理体制所限制 , 只能从事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 从目前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看 , 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结算 、汇兑 、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 、押汇等产品上 。目前的中间业务大都依赖于机构多 、网点多 , 以中小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 , 局限在一般性的服务上 , 多集中于无风险的中间业务 , 如代发工资 、代收电话费 、水电费等 。其他零售业务品种单一 , 利润微乎其微 。各行开发的产品品种数量还相对较少 , 不能满足客户需要 , 与市场的需求量存在较大矛盾 。中间业务产品层次较低 , 商业银行很少利用自身的信息 、信用 、技术及专业人才优势开发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 为公司客户 、机构客户及VIP 级个人客户充当理财顾问 , 为企业的兼并 、重组 、收购提供项目咨询等高层次的智力型业务 , 因此造成中间业务投入大于产出的情况普遍存在 。
面对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 , 如果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 , 商业银行将无法在市场竞争中 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