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78-2003年期间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另外2003年-2009年间,这个数值也基本保持在8%左右,人民的财富增长很快,理财需求非常旺盛。
随着我国近年来连续的降息,存贷利差逐渐缩小,银行业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前景广阔的个人理财业务无疑是商业银行的首选。而且,庞大并在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金融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构成了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的个人理财市场将以30%的速度递增。由此可见,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个人理财理所当然成为银行比拼创新能力和实力的必争之地。但从目前我国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主要还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上,具体操作仅仅是储蓄功能的扩展,将存贷款产品进行简单组合,或是只提供初级的咨询服务,并不涉及房地产、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种,投资咨询只是传统储蓄业务介绍,所谓的网上银行其实是将传统银行业务照搬到互联网上,而在线投资品种仍然缺乏。而且,受政策和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处于严重分业状态。对于建设银行而言,其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就是与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开展较早的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业务少,服务处在较低层次。同时也远没有达到使客户资产大幅增值的要求,可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形而上学阶段。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外部问题
1.金融氛围的制约
金融氛围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居民现代金融意识不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普及性金融教育的严重滞后,加上商业银行理财营销过分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的义务,使大多数居民对风险与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社会公众更多认同银行传统的存款类业务,对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更偏好那些具有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对风险程度相对高、没有硬性承诺的产品则“敬而远之”,更鲜有通过资产组合规避风险的需要,导致现阶段市场需求只能是一些低风险的简单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不足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理财资金运用渠道的限制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一直比较低,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少、市场容量小,加上外汇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国内货币市场一直是人民币理财资金的主要投资渠道,就拿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比较早的招商银行而言,现在招行能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25种左右,而花旗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多个币种并存,单一美元币种的个人理财业务就达到50种之多。这样就造成了投资渠道匮乏的问题,对个人理财业务向着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空间限制
空间的限制主要是指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由于目前受政策、法律的限制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的理财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不能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提并论,还不具有使客户资产大规模增值的功能。由于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市场处于几乎完全割裂的状态,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独立的体系内循环,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理财的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注3。这种差异的存在显然是与我国目前的分业经营体制及其相关的限制法规息息相关。
(三)建设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自身问题
1.理财品种单一,风险控制力不足
与传统业务相比个人理财业务最为不同的就是其“个性突出”,不同理财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利用自己在某一投资领域的比较优势,安排最适宜的投资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要。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名目众多,建设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还处于模板阶段,产品与其他银行在实质上都是大同小异,效仿严重,理财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营销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也基本一致,不同处仅局限于利率、汇率挂钩与国债、央行票据等投资组合的几种产品,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建设银行目前的理财产品和其它银行的产品极为相似,目前市场上主要是债券类型的理财产品,前期主要是信托类的理财产品。除此之外,就是代销类的产品,如基金、保险和黄金等。投资范围非常局限,品种单一,导致客户选择的余地非常小,同时也不能应每位客户的不同需求配备相适宜的产品。总之,财产品的单一性制约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健康发展。建设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开展过程中,个人理财品种缺乏创新,同质化非常严重。也造成其没有自己的特色业务。
风险控制能力反映在许多方面,比如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度量以及处理,建设银行个人理财的风险度量基本上还是利用传统业务的一套方法,没有独立的风险机制。但外资银行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风险理念。拿保本度来说,55%的外资银行95%以上产品保本,而我国尚没有银行能保证90%以上产品保本。
2.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认识不足
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下,理财产品的研发、定价、风险管理、资金管理和运用等环节都在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而众多的分支机构无权推出产品,只负责销售理财产品,对产品设计的背景、资金运用渠道知之甚少,建行分支机构零售业务部门负责人对理财业务知识的了解较为缺乏。广大一线人员以及银行对理财业务认识的不足也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例如,早年间,建设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主要集中在基本代售方面,但是在2008年中国股市历史性的大低谷来临的时候,建行的部分个人理财客户血本无归,同时也是建行个人理财服务的一次大失败。
3.人力资源匮乏
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综合性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还要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的分业经营,这样的银行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的缺乏问题在建设银行表现更为明显,由于建设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建行只有分行和支行,或者大的营业部才设置了理财经理,且较多是由个人业务部门客户经理兼职,一些小的营业网点根本没有专门的理财人员。由于人员素质跟不上,目前建设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是资产管理业务,且仅停留在产品上,相对深层次的理财业务还无法开展。这也降低了个人理财的水平,从而也对个人理财市场的扩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也和建设银行对理财业务的重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银行传统的利润点都来自于存贷利差,要转到理财等中间业务方面来还需要一点的时间。因为整体的不重视,所以导致人员培训、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等相关方面都非常欠缺。
4.市场营销观念滞后
建设银行市场营销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主动出击创造市场的意识。例如,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仍习惯于传统的坐在办公室等客上门;建设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营销手段落后,仅仅停留在一般竞争手段上,如通过报纸、网站、显示屏等被动的方式吸引客户上门,至于积极主动的营销客户,如开讲座、客户座谈会等积极营销手段方面还非常欠缺;此外,建设银行对营销市场细分不够,营销人员没有向国外商业银行那样对一个辖区有几家单位,效益怎样,有多少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职业收入作深入地了解,更没有按一定标志将众多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类,也没有同客户形成稳定的联系。而银行业作为一个以人为导向的行业,坚实的客户基础是建行的宝贵资源,客户的需求就是银行的服务范围领域。建行不注重客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然会对其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建行的黄金产品服务推出于2010年年初,而工商行的纸黄金已经于2007年就开始运作,实物黄金业务也比建行早了两个年头。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以建设银行为例(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