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信用违约掉期这种信用衍生品满足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信用违约掉期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其规模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暴涨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其中,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而不久前被摩根大通收购的大名鼎鼎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就是13万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的风险对家。
一般说来,银行和证券公司可以从CDO交易中获得三方面的好处:一是资产组合管理,即通过资产的出售,达到分散和降低自身信用风险的目的;二是从发起、构建以及销售CDO产品的过程中收取各种手续费和服务费;三是从CDO产品的做市和交易中获取收益。
以CDO为代表的结构金融产品的设计相当复杂,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很难对其风险/收益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级公司对其评级。但是研究表明,信用评级机构在CDO对产品的评级总体上是不可靠的。
(二)次贷危机传导机制
次级债涉及的主要是房地产相关抵押贷款。当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但当房地产市场缺乏强大的需求支撑,房价持平或呈现下跌走势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如果又是处在升息周期之中,高负债的家庭资产结构会显得极为脆弱,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将可能出现危机。
当房地产市场景气时次级按揭的需求巨大,而按揭贷款的期限很长,贷款银行由于本身资金有限,为了盘活资金,采取了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大部分按揭贷款证券化,发行次级债(MBS),卖给了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把次级债再一次证券化,称为次级债抵押证券(CDO),并按风险程度进行分级,低级的高风险CDO卖给了对冲基金,高级的低风险CDO卖给了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商业银行。
通过这样的风险共担机制,次贷的风险就被层层转移分担,进而扩散到了全世界。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联储为消除经济衰退,将短期利率不断下调。从2001年9 月到2005年5月,美国短期利率一直处于3% 以下。长期的低利率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后果是信贷过度扩张,刺激了房地产贷款快速增长,并迅速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为抑制经济过热,挤压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本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2007年第二季度以后,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而且许多人从一开始就不准备支付这么高的利息,而是指望房价上涨,从房产升值中获得再贷款(refinance)现金流。因此,当房产越来越不值钱时,许多人不再按时还款,而是把房钥匙交还给贷款银行了事。这样就造成了还贷违约率大幅攀升,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终于在2007年8月爆发,并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贷危机的传导链条如下:次贷高违约率造成造成贷款银行坏账大增,经营困难→次贷证券化产品资信下降→对冲基金陷入困境,恐慌平仓→投资者信心受损→股市恐慌性抛售→担心美国经济衰退,且次贷按家庭还贷压力大增,消费缩减→商品期货价格下跌→工业,农业,贸易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动荡。
次贷产品回报率由两个前提假设支撑,一是房价维持在高水平并不断增值,二是低利率以保证还贷低违约率,因此,当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改变时,其回报率和安全性将大幅波动,且由于机构普遍采用杠杆机制,更是数倍放大了其收益或损失。
(三)次贷危机规模和发展演变进程
到2007年9月,次贷余额大致是1.5万亿美元。但是,次贷衍生金融创新产品的金额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例如,信用违约掉期(CDS)品种的金额估计达到62万亿美元。
1. 2007年4月开始,以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为标志,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爆发。2007年8—9月,众多次贷相关金融机构破产,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联手救市并降息;美国次贷风险浮出水面。
2. 2007末—2008年初,主要金融机构出现严重亏损,美联储注入资金并加大降息力度;五大央行联手救市,美联储注入2000亿美元。
3. 2008年3月,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破产,美联储为JP摩根大通银行接管提供融资。
4. 2008年7月,房利美和房地美因严重亏损陷入困境,迫使美联储和财政部再次实施接管。
5.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迫售予美国银行,美国国际集团(AIG)融资危机。
6. 2008年10月4日,美国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10月9日,步美国的后尘,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等有关当局,纷纷采取措施放松了货币政策,向银行注资。
7. 2008年12月17日,美联储将其联邦基金利率从1%下调至0.25%以下。美联储走入零利率时代。
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在次贷危机中分别减值 32亿、138亿及 522亿美元,总计近 700 亿美元,而全球金融市场减记更高达 5208 亿美元。此外,截至2008年7月末已倒闭银行12家,总资产约 420亿美元。
截至2008年10月末,次贷危机已演变为金融衍生品危机,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与次贷相关金融资产的总亏损已经接近5000亿美元,但金融危机却还没有见到底部。
(四)次贷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1.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资本市场应加强风险防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