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普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多集中在低端,竞争优势不强,竞争方式也主要通过价格手段,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利有弊。纺织行业是我国出口创汇较多的行业,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 50% ,加上我国出口的纺织品附加值低,降价空间很小。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企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2、人民币升值将使多数原料类产品的出口增长减缓。我国多数原料类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不强,对汇率有较强的依赖。例如,纸类、棉纱、黑色金属 ( 钢材、粗钢、锰等 ) 、铝、木质装饰品等。人民币升值将使这些初级产品、原料类产品出口增长减缓,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类外贸企业债权债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汇率改革前,由于汇率一直很稳定,对于外汇波动对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影响考虑的很少,但是现在美元汇率的直接下调和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的变动对与债权债务管理的影响就加大了,现在的企业想快点收回债权和扩大债务,但是应收款期限的缩短将严重影响外贸业务量,还有扩大外汇债务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这点企业不得不考虑到。另外热钱大量以各种不同形式进入国内,汇率风险加大导致现在应收款和外债的管理难度加大。
(三)人民币升值对于外贸企业自身管理模式所产生的影响
在原先美元汇率变动很小的时候,大部分外贸出口企业喜欢用美元作为报价的货币,对美国以外的国家的客户也是这样。因为以前美元对于人民币基本没有波动,签订外贸合同时对于签订的业务的损益情况很简单就能够计算出来,外贸业务员很清楚知道业务的利润情况,这样签订合同时就有底。但是汇率制度改革后原先的计算基础没有了,由于从签订合同到出货再到收款时间会间隔很长,这样导致签合同时不能把握收汇时的汇率,这样汇率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外贸合同签订和利润预估,这样对于外贸企业的业务管理就提出新的问题。
四、针对汇率制度改革对于外贸企业的影响所采取的对策
人民币汇率升值已经迈出了艰难的一步,接下来,人民币有可能仍会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这对外贸企业来说具有非常大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断成长以及运用一系列的对外贸易策略及工具来规避掉其中的风险,下面将对此进行阐述。
(一)运用一系列的对外贸易策略来规避掉外汇风险
1、对外签约时采用多种计价货币。由于人民币从此脱离了其与美元汇率挂钩的关系,开始走上相对独立的浮动机制。故企业在对外签约时,可多采用非美元币种或美元与其他币种组合,如欧元、英镑、日元等,因为未来如果美元发生汇率波动,而欧元等其他币种汇率不一定与美元同幅度变动。或者通过协商,使用固定汇率把成本锁定。如某企业向美国出口商品,签订合同时单价为USD100.00/件,合同约定按1美元兑人民币8.10计算成本,为81000元人民币,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8.00时,则此时商品单价变为USD101.25/件,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8.20时,则此时单价变为USD98.78/件,每件产品成本总是固定在81000元人民币。
2、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每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灵活掌握。对出口商而言,在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可多使用预付货款、即期信用证、D/P即期的跟单托收等结算方式,尽量少使用赊销结算。对进口商而言,在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则应尽量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D/P远期或D/A的跟单托收以及赊销等结算方式,少使用预付货款的结算方式。
3、通过灵活运用银行间业务来规避风险
(1)国际贸易融资或其他授信业务。出口商可以向银行申请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或其他授信业务,如出口押汇、票据贴现、出口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另外,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货物出口后,出口商希望通过延迟收汇来规避汇率风险,可通过远期信用证的结算方式在境外银行承兑,出口商如需融资,可将承兑凭证向质押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来实现,即借人民币,未来用收回外汇结汇来归还,从而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进口商可以相应的进行如进口押汇、授信开立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等业务,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货物进口后,希望通过尽早付汇来规避汇率风险,为此可向银行申请办理授信开立即期付款信用证来实现。授信开立即期付款信用证指进口商在未足额缴存开证保证金的情况下,银行为其办理开立即期付款信用证,来达到尽早付汇的目的,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2)向银行申请办理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确定汇率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客户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所确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如到期违约则需缴纳违约金。目前工、农、中、建、交、招、中信银行可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中国银行最早于1997年开办此项业务,现开办远期结售汇的币种包括美元、港币、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期限有7天、20天、1个月至12个月,共14个期限档次;交易可以是固定期限交易,也可以是择期交易。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直接用于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可帮助有外汇收付业务的企业事先锁定交易成本,从而起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2005年8月人民银行又进一步向全国有资格的银行全面开放了远期结售汇业务。
(二)在金融市场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来进行保值
企业在金融衍生市场中可以进行诸如外汇期权、掉期 等交易来进行保值。外汇期权是外贸企业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后,有权在将来的特定时间按约定的汇率向银行买入约定数额一种货币,卖出另一种货币。权利的买方在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后,有权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汇率向权利的卖方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额的外币,权利的买方也有权不执行上述买卖合约。简单的说就是外贸企业支付了费用取得了确定时间一定金额、数量外汇价格的选择权,这样企业可以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处理,而把外汇风险转嫁给银行。
(三)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