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开始的汇率制度改革,标志着我国的汇率制度走上了不断完善、改革的道路。本文以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汇率决定的经典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个人在实际对外贸易工作中的经验,对我国人民币升值后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加以分析,并结合实际,分析外贸企业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升值、外贸企业、挑战、机遇
【正文】:
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对8.11元人民币(中间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央行这次出其不意的对我国汇率制度进行调整,放弃了维持多年的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对我国广大外贸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此次调整意味着外贸企业在今后的贸易活动中不得不把汇率波动的因素也考虑进去综合计算经营的收益,外贸企业如何把握住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规避外汇波动的风险已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此次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已成为国内外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热”词。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各界人土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央行根据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在适当的时候对我国的汇率形成制度进行了调整。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之路
从我国建国以来,先后实行了建国初期的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转型时期的双轨制外汇管理体制;以及从94年汇率并轨以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阻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操作的进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渐演变成为变相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随着最近美元的不断贬值及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巨额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2005年7月21日这次汇率制度调整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央行将维持人民币相对于一篮子货币加权汇率的相对稳定,允许人民币对加权汇率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浮动,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调高或者调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比价,这充分体现出BBC 模式的特点。美元对人民币的当日交易价在中国央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央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的浮动区间,以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必然性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最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大幅增加,在汇改前的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10亿美元。截至2006年5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9250亿美元,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06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速仍在不断提升,至年末外汇储备可能突破一万亿美元。另外,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迅速扩大,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就我国自身的条件而言,外汇管理逐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市场工具逐步推广,各项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平稳,美元利率稳步上升。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2005年7月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