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会计是一把双刃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好处在于:首先,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市场的瞬息万变,使得短期投资,无形资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以及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比如,银行业的贷款存在着不确定性,可能无法收回,因此就有必要计提坏帐准备,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以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故计提减值准备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其次,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对银行的资产管理水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利于管理者对银行的资产有充分的了解,有利于防止银行资产流失和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从而更好的使银行资产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的利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又有不利的一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虽有一定的方法可循,比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可以依据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但是更多的是根据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因此,在运用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时,银行有更大的空间来控制资产价值。在哪些资产上应计提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多少,银行有很大的选择余地,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银行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上有政策选择权,即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也可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比例上也有较大的空间,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
下面通过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为例具体说明上述问题。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银行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者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百分之十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由于制度规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给了一些银行灵活选择的空间,通过计提的选择,达到左右利润的目的。例如,投资类别分甲、乙、丙等多种类别,其中甲分A1、A2 两种,乙分B1、B2 两种,丙分C1、C2 两种。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进行核算,各项投资跌价损益如下:A1为—300元,A2为300元,甲类合计互为抵消;B1为—400元,B2为300元,乙类合计为—100元;C1为400元,C2为—200元,丙类合计200元。则分别按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如下:单项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1+B1+C2=—900元;类别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B+C=—100元;总体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B+C=100元。
下面通过现实例子说明银行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会计报表的问题。
1、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利润
××上市银行于2004年3月29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3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问题整改报告》的公告,公告显示了该上市银行2003年虚增利润4952万元的情况。其中包括少计坏帐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万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该上市银行对此事件仅解释为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2002年该银行亏损17984万元,如果2003年继续亏损,则将被戴上帽子或被摘牌的危险。而"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就有蓄意作假之嫌。不计或少计资产减值准备不仅与会计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还反映出上市银行依然难以摆脱年末粉饰报表的情结。
2、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利润
当然每到年报公布时,也会出现一些形形色色的亏损,亏损的原因亦是多种多样。其中原因之一是企业资产"缩水"形成的损失。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滥用谨慎性原则,设置秘密准备造成的。
××股份制银行在2004年度报告中显示每股收益—1.07,亏损额高达2.65亿元。实际该股份制银行2004年度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24%和40%,但由于在期末因应收账款、委托贷款、对外投资等资产方面的巨额计提高达1亿元,使得管理费用剧增,这是导致银行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尽管巨额计提增加了当年的费用,却降低了来年的费用。××股份制银行2005年第一季度的报告中显示,公司已经扭亏为盈,实现每股利润0.03元,净利润718万元。
事实证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已经成为银行调节利润的砝码。银行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一些政策达到自身的目的,其最终的受害者仍然是投资者。要控制这种行为,我们可以通对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进一步健全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通过信息价格市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提供依据。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会计诚信度。会计诚信与否与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提升会计诚信度,才能从思想上遏制企业用各种手段操纵会计信息以致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提升会计诚信度的途径有: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教育的主体是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评价体系;形成社会齐抓共管的监督体系。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造假惩罚力度。在市场经济下,仅靠教育和制度规范,是不能保证理智型诚信长久进行,所以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性。对此,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信用法》、《商业欺诈法》等,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从立法上对造假单位和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从执法上加强财经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披露,加强企业信用和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的诚信监督管理,把会计法真正当作法律。
4、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弱化上市银行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首先,改进“八项准备”计入损益的做法,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集中反映计提的“八项准备”。其次,改进对上市银行的考核评价指标,以营业利润作为考核银行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上市银行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调控利润,还可以防止上市银行利用资产重组、地方政府越权减免所得税及给予财政补贴等方式操纵盈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