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虽然建立了第三方的安全认证机构,但是其适用性不强
我国的网络银行基本上是由实体银行为了加强金融竞争能力而产生的。各家银行缺乏信息的相互沟通和协调,导致各家银行各自为政,所建立的网络信息系统难以实现共享,不能形成统一高效的网络银行体系,银行之间缺乏科学的安全认证体系。安全支付系统必须建立在CA安全认证基础上,解决数据传输安全性身份认证和交易的不可抵赖性等问题。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SET协议和SSL协议已经是国际上最为常用的技术手段,并且我国的加密技术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因此我国网络银行安全的最大威胁是来自管理和规划上。目前,在客户端,绝大多数银行都采用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数字证书,进行客户的身份认证和数据传输加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虽然以第三方身份提供数字证书服务,保证了网上交易的真实性、完整性。但是,消费者上哪家的网络银行就要先取得哪家的电子安全证书。这一切除了给客户造成麻烦外,还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我国目前有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采用自己提供的认证服务模式。不仅如此,各家银行都在发行自己的数字证书,从规范的角度看,只有国家出面建立统一公用的认证中心,才能起到认证中心中立、权威的作用。只有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才能提供方便的操作环境,才能让网络银行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3、基本法制环境的先天不足
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具有一定的隐患,给我国的法律学领域引出了许多空白点。在我国与网络银行相适应的<<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合同法》等金融立法还停留在“分业管理”的层次上,不利于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发,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力度不充分。例如,金融电子化促使许多金融交易采用无纸化的电子合同方式,这与我国法律上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根本不同,新《合同法》虽然承认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用,但对电子合同的描述还是粗线条的,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基于互联网上的金融业没有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互联网为金融交易的全球化提供了交易平台。在互联网达成的金融电子化合同,通常难以确定合同的签约地和履行地,从而很难确定电子合同的管辖权。
我们欣喜的看到今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了,困扰网络银行和其他电子商务多年的电子签名问题得到了法律的保护。这是中国法律的突破,为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它将对中国的电子商务产生极大的推动。这部法律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现阶段,作为我国信息化领域里的第一部法律《电子签名法》的标志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利用电子签名从事商务活动,也可以放心地从事网上购物、网上付款等日常活动了。但是由于与之配套的法规并没有完善,所以我们应清醒的看到电子签名虽然得到了法律的承认,可是当发生纠纷时谁来充当电子裁判呢?技术标准和安全保证的支撑以及电子签名的保密性问题如何保证!这一系列的新问题还需要有识之士来寻求解决的途径。一旦国外银行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全面进入网络银行业,在互联网上外国银行“抢滩登陆”的情况下,就急需依照我国的国情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以适应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
4、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信息化水平偏低
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9880万(注5),上过网的人大多为互联网慢腾腾的速度而发愁。虽然现在长城宽带、ADSL宽带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快速地发展了起来,但是能享受到宽带的人群毕竟还是少数。用户访问一个站点,往往还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示内容,是什么原因所致呢?网络设备如服务器、网卡等的性能和匹配问题是原因之一。网络银行的发展有赖于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而我国目前一些地区还处在缺电、无电话的状态,整体基础设施发展的滞后性和不均衡性制约了网络银行的发展。另一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造成银行业务电子化、技术水平低,网络化程度低。地区间、各银行间、各行业间使用的软、硬件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难以快速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跨行业的联网清算体系,严重阻碍了网络银行模式的发展。
5、社会信用环境和传统的支付习惯限制了网络银行业务的展开
传统的现金支付观念使得人们对财富的概念还集中地体现在现金上,大众难以接受电子货币等非现金的交易方式,而且对网络银行的可信度持着怀疑态度。现在使用网络银行的用户仍然主要集中在年轻一代具有中高学历和收入的消费群体,在一个还没有完全接受电子货币的国家推行网络银行其障碍是可想而知的。网络银行的交易是在看不见的、虚拟的环境中完成的,一个健全的信用机制是网络银行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而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方面的建设目前还基本属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涵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影响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三、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对策建议
网络银行是一个综合性系统,面对当前银行业网络化的挑战,急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网络银行发展平台,在制度的制定上就应有所倾斜。那么,我们如何解决现有的问题,充分发挥网络银行的优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不断加大新科技的应用确保安全性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